华北理工大学

普通本科
华北理工大学
毕业生数据

1226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教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等教育层次和类别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北省文明校园。学校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在U.S.News(美国大学排名)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学校位列内地高校第154位,河北省高校第2位。

学校前身河北联合大学于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2015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开滦医学专科学校,1963年阜新煤矿卫生学校、唐山卫校大专班并入,成立唐山煤矿医学院,开始本科建制,曾用校名河北医学院。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6741人,其中本科生3556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103人、专科生5661人、留学生355人、预科生60人。学校设有19个管理机构,30个教学机构,6个教辅机构和9个直属机构。2016年8月,学校规划占地4500亩、总建筑面积103.56万㎡的国内一流现代化智慧校园正式启用,建有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馆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拥有纸质藏书3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数据存储量达96.5TB。通过按学科组团进行资源布局,实现了“一站式”的学科服务。学校主办有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类等5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学校拥有隶属附属医院和非隶属附属医院13家。

坚持特色发展和新型交叉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校现有10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学科成为河北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预选项目;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拥有18个国家部委和省确定的重点学科,25个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7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河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1个河北省工业诊所,10个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11个唐山市企业诊所,13个市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1个唐山市众创空间;建有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基地、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河北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河北省创伤研究所、教育部批准的“匈牙利研究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北理工大学卫生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河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河北平台华北理工大学分站;中科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唐山市院士工作站等机构依托学校建设。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系统实施“2+5+X”学科群建设战略,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学科群系统。重点建设围绕“绿色智能矿业冶金化工”的工学特色优势学科群和围绕“呼吸系统健康与疾病防治”的医学特色优势学科群,带动工学、医学其它学科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建筑与土木工程、先进制造与装备、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经济与管理、人文法律与艺术”5个重点学科群;以医学需求为牵引,相关理、工、文学科为支撑,大力开展医工、医理、理工等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建设“医疗材料、医康器械、医养建筑、医学大数据”等医工融合新兴交叉学科群。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学校拥有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8名河北省教学名师;拥有18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拥有2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一流专业;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拥有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2个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河北省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近五年,学校入选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获得多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共培养10多万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已成为冶金、矿业、重化工等行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摇篮,医疗领域高级医学人才、职业病防治业务骨干的摇篮。学校毕业生具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适应社会需求等特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名列省内前茅。

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452人,其中专任教师23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7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266人。学校有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燕赵学者、省管专家等优秀人才100余人。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五年,学校年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学生达2.5万人次,获得国际、国内奖励2500余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达到1714项,其中国家级174项、省级367项;学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工作;建设高水平“创客空间”和“孵化基地”,成功孵化创业项目240余项;选聘专职教师、校外导师100余名,开设“企业家大讲堂”“创业大讲堂”和“以升讲堂”,2021年获评“河北创业大学”;荣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先进单位”称号;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2016-2020年)中,学校在本科组Top300榜单上位列国内第122位,河北省第3位。

坚持“基础研究顶天、应用开发立地、创新实践树人”的工作理念。近十年,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71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88项,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亿元;学校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高品质钢生产技术、职业卫生与安全、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采与利用、生物分子组学、工业机器人研发等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积极投入社会服务之中,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产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确立了4项行业标准,基因组信息学团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杂志上发表国际性高水平论文50余篇。在2019年中国高校科学与技术贡献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169位,河北省第3位;在2019年ESI世界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水平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第159位,河北省第4位;在2019年软科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国内高校第187位,河北省第5位。根据武书连2020年6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情况,学校的工学、医学、理学分列省内第3、第2、第4位。

坚持国际化战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领域和内容,建设引领学术前沿的国际合作平台。学校与匈牙利佩奇大学合作建立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与佩奇大学共同举办“中-匈医学论坛”;与匈牙利针灸康复学会、赛格德大学、德布勒森大学共同承担中-匈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6项;获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项,国际科研合作基地3个;获教育部批准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项目;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博学、勤奋求实”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改革驱动、融合发展、多元一流”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谱写华北理工大学新的辉煌。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工商企业管理
  • 工程测量技术
  • 环境监测技术
  •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
  •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 建筑工程技术
  • 建设工程管理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应用化工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大数据与会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具备企业资源配置、运营管理、组织协调和战略咨询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中小型工商企业中从事中、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测绘、水利水电、地矿、交通、城镇规划、市政建设、房产、国土资源利用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阶段测量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测绘学基础、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GPS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测量平差、计算机绘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城市及工矿企业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建材企业余热发电水处理、除尘脱硫脱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处理、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现代仪器分析、工业用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运行与管理、环境监测等。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热力发电厂、城市供热管网、一般工程热能动力装置等众多领域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钢铁厂热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热工专业基础、流体力学、热电联产技术、热力过程自动调节、燃料燃烧、锅炉原理、热工仪表、加热炉、供热等。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冶金领域如烧结矿与球团生产、炼铁生产、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等相关企业或制造业从事冶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材料分析检测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金属学及热处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烧结球团工艺与设备、炼铁原理与工艺、炼铁设备、炼钢原理与工艺、炼钢设备、连铸工艺与设备、铁水预处理与炉外精炼、冶金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冶金概论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与组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项目决策、监理、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评价论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制图、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设项目管理学、建筑工程设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生产技术与管理销售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液压传动、PLC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密加工技术、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各类钢厂及其他工业企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从事轧钢作业操作、设备运行管理、设备安装检修、技术开发与改造,以及金属材料性能提高技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金属学及其热处理、金属塑性变形理论、轧钢工艺、轧钢机械、轧钢测试技术、连铸连轧等。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及一般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装置及系统、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机原理及拖动、自动检测技术、Protel电子电路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化工、新能源化学等部门从事生产运行、工艺与质量控制和分析、技术开发与管理、工艺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现代化设备装置智能操作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设备基础、煤化学、煤气化工艺、电化学、新能源化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Java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平面设计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软件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工电子学、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平面设计基础、网络管理与工程、C#程序设计、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掌握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业务工作,能胜任会计师事务、会计咨询业务及各类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基础、纳税实务、应用统计学、企业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46    研究生毕业人数:1811    本科毕业人数:850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1899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建设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 工商企业管理 大数据与会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