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普通本科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毕业生数据

3754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

●教育部——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基地

●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平安校园

●武书连2022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前50名

●中国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就业质量前100名

学院简介

学院国标代码:13238

湖北招生代码:C233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锻铸“明德明志 力新力行”的校训精神。培养专业素质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核心+职业核心”的双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发展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新路。

【办学优势明显】

学院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学术氛围浓郁,地理位置优越,地铁直达,交通方便。

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

学院各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并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本院专升本专业丰富、计划充足,为在校学子继续求学保驾护航。

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

【基础设施完善】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先进,学习、生活、运动条件优质齐全。图书馆自有纸质图书95.3万册,与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并馆运行。学院建有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210余间,各类实验室110余间,其中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36间。校园网覆盖校区并建有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学校全方位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公寓标配双制空调、热水系统。学生食堂引进社会资源建设管理,食品安全可靠,条件一流,品种丰富,味美价廉。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6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55%以上,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90%以上。近五年选派409人次教师“下企业”锻炼,“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0%以上。我院教师获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湖北省楚课联盟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团队获得德国iF设计新秀大奖;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获三等奖等奖项,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学院通过聘请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深化】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院转型发展突破口,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施“借船出海”的产教融合战略,主动对接现代通讯技术、物联技术、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媒体、智慧财务等产业战略布局和人才需求,与国际化大公司---中兴通讯、中软国际、吉利汽车、凤凰传媒等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专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教育部——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等国家级平台,成为学院实施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标志性成果。学院还与东风汽车、黄鹤楼酒业、京东京邦达等12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一专多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同时围绕应用型师资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开发,强化校企师资融合,业已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创新创业彰显】

学院通过构建“万-千-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思想集聚、学生创业实践、创业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创业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实现职业能力系列课程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覆盖。搭建以“创星杯”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特色平台,发挥“创星杯”品牌示范效应,着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能力,以赛事为抓手助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院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沁润,涌现出获得过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的王诗怡、国子学创始人费清天、“长江学子”创业校友从赛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青年创客向远飞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学生代表。

【教学质量稳固】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立足学院办学定位,以“43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信、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设有42个本科专业和16个专科专业,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先后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3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项,拥有1个湖北省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3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湖北省教学团队,4个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1门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1个湖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学院教师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5项,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两项,各项成果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育人成果丰硕】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学与树人相结合。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大学艺术修养系列课程,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开展美育教学与赛事指导工作。

持续深化“党旗引领”和“立德修身”两大工程建设,涌现出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王诗怡、朱傲冰为代表的学生先进典型、以“至臻”志愿服务队——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典型。近年来学院多名优秀学子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天翼”电信奖学金等国家级、省级荣誉。

学院以“金石合唱团”——国家二级合唱团为代表的优秀文工团典型,拥有大学生艺术团、体育运动大队等40多个学生社团,多次在湖北省及武汉市各类文、体赛事中荣获金奖,三全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打造“一系一赛”工作模式,将思想教育、科技创造等融入学生各项活动中,大大提升了育人实效。五年来在学科与科技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0余项。我院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排名全省同类院校第一。特别是在“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两项国内顶尖赛事中,连续四次获得湖北省挑战杯系列赛金奖及总成绩“优胜杯”、连续六次获得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及集体贡献奖,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同类高校榜首。

【奖助体系完备】

学院在校本专科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除此之外,学院还设有学业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学金、文体竞赛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留学)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创新创业竞赛专项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等,同时,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协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拥有完善的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就业渠道畅通】

学院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会员单位,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积极建设系部二级专业人才市场,不断强化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吉利汽车、用友新道、凤凰数字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对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为湖北省就业核查“免检单位”。2022年学院获批五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现有100余家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每年进校招聘用人单位数量超过800家,提供岗位数超过万余个,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各项能力满意度均值超过96%。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艺术设计
  • 商务英语(专)
  • 电子商务(专)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
  • 建设工程管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 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制造人员,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
主要课程:汽车机械识图、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单片机技术、新能源汽车概论、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子与通信系统组建调试、管理维护以及工程项目实施的专业技术,能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电子与通信工程及相关产业、技术部门一线从事调试、安装、维护和应用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实验,高频电子电路,通信原理,光传输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据通信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与数据运维、数据管理、软件测试、Web前端开发、云计算与虚拟化应用技术实践能力,能在IT企事业一线从事大数据项目管理、运维、测试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工程数学、软件工程、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会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财务管理、会计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原理与应用、中级财务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掌握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基本原理与知识,以及艺术设计的创造设计能力,兼有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影视特效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构成设计、数媒Photoshop设计、数媒Illustrator设计、世界现代设计史、UI界面设计、AXURE、HTML5、Xmind、数媒ICON、数媒网页前端设计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在电力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和维护、自动控制及应用等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实验、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现代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橡胶和塑料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生产与管理、检测与品控、配方与工艺优化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分析、智能制造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等知识,具备配方及工艺优化、高分子材料加工及生产管理、品质管控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生产与管理、检测与品控、配方与工艺优化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 具有高分子材料及助剂的结构与性能分析能力,能根据制品要求合理选择材料;

2. 具有操作、调试自动配料及配混设备,合理设置配混工艺,解决工艺质量问题,优化生产工艺,并熟练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3. 具有操作、调试高分子智能制造装备,设置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缺陷问题,并熟练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4. 具有组织生产及制订安全生产规范的能力,能够使用常见化工安全防护用品,掌握 HAZOP 分析工具及生产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5. 具有材料及制品鉴别、分析与测试的能力,会分析统计测试数据并编制测试报告;

6. 具有运用品质管理工具调查、分析、研究品质管控中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措施并持续优化的能力;

7. 具有工艺优化和配方优化能力,能够掌握工艺设计、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

8. 具有对高分子材料领域新知识、新技能、创新创业思维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

9. 具有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领域相关标准、法律法规查询、理解和执行的能力;

10.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基础、智能制造基础、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高分子物理。

专业核心课程:高分子材料与配方、高分子配合与配制、高分子材料智造技术、化工 HSE 与生产管理、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高分子品质管理。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高分子配合配制、高分子材料加工等实训。在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企业、高分子智能制造企业、高分子材料改性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化工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新材料与应用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土木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具有基本的理论和初步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计算机及专业软件的应用技术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制图(画法几何)、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CAD基础、管理学原理、应用统计学、土木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

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好,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发和服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319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563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 商务英语(专)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电子商务(专) 艺术设计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建设工程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