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普通本科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毕业生数据

476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教发函[2004]21号),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国腾实业集团合作创办,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创建于2001年,现有7个学院,68个专业,在校学生17000余名。学校现有成都校区和什邡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400亩,其中,成都校区位于IT、电子类企业云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什邡校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什邡市。

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愿景、使命、价值观

愿景: 育一流人才,建百年名校。

使命: 办人民满意、社会认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为学生提供多元教育服务,为其成人、成才和终生自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重实践、会创新、能成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

价值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长远发展为重”的办学宗旨。坚持“团结、敬业、创新、超越”的科成精神。

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为核心,理、工、经、管、文、艺术、体育、设计和航空等多学科门类专业交叉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科技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成都,辐射全国,服务社会及国民经济建设。

办学理念

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坚持“一个宗旨,三个面向,四类专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长远发展为重”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坚持在传承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办好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核心专业,经济管理与人文类专业,游戏、动画、艺术设计与体育类专业和航空航天类专业。在办学中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

办学成绩

学校荣誉:自创建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四川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综合奖”、“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综合奖”、“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等多种荣誉。

专业及课程建设:

●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五门:《集成电路原理》、《大学英语》、《C#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子商务》。

●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4个: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网络工程。

●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骨干)专业2个: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8个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57类124间各类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3387平方米。

8个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图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理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图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教改教研:学校现有教育部教改立项2项、四川省教改项目11项、院级教改项目317项;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科技项目93项,成都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3项;国腾创业投资基金项目92项。近年来,学校教师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40篇,SCI26篇、EI47篇,获得专利66项。

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先后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微软课程最佳改革奖”等多种荣誉。学校高教研究所被表彰为“四川省优秀高教研究机构”。

教材建设:近年来,全院教师共主编各级、各类教材90部、讲义18部,出版的教材中“十二五”规划教材19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计算机和信息类规划教材10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教材4部,21世纪高等院校云计算和大数据人才培养规划教材2部。其中,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编写的教材《云存储系统——Swift的原理、架构及实践》,填补了国内本领域教材的空白。

师资队伍:学校已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现职教师、优秀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三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多名教师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还有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同时,为了使我院学生充分享受优质师资资源,学校全面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一方面打造一支由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名师,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聘请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专家及众多知名专家和教授为我院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课堂教学:学校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教师的讲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常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大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怎样上好第一堂课”等多项教学活动。

合作办学: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对外交流。全院有各类学生实习基地52个,各类合作企业135家;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有一百余名学生赴国外和境外进行交流学习。

校园文化: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一体两翼”(育才工程,百叶计划和科成计划)为核心,以“一系一赛”(一个系一个科技竞赛)、“一系一品”(一个系一个品牌活动)和“三个中心”(学生文化艺术中心、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载体,积极创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力营造“勤学、乐学、自律、诚信”的良好学风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力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现有80多个学生社团、协会,自办有《团学视窗》和有线电台(flyradio),打造了百叶讲坛、音乐秀、辩论赛等品牌活动。学校先后获得“成都市共青团工作二等奖”、“成都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排舞大赛一等奖”等多种荣誉。

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先后获得“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四川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信息应用技术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等多个一等奖。此外,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还荣获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众多奖项。同时,学生中还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北京奥运会引导员”、共青团成都市“创业之星”等多名优秀人物。

学校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学生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分布在计算机、微电子、电子信息、通讯、金融、图形艺术、航空服务、文化等行业,遍布美、英、德、澳、日、新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李维佳,“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和“全国五一巾帼奖”获得者毕楠、黄婷、张秋奕,抗震救灾英雄魏来,2019年中国福布斯U30获得者小池集团CEO周凯学,腾讯安全平台部总监、腾讯T4安全专家胡珀,美团集团信息安全中心高级安全工程师李中文等优秀校友。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通过推进和落实发展规划,全面充实办学条件,继续强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重点突出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和特色发展,全力抓好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为实现“育一流人才,建百年名校”的目标不断奋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 智能互联网络技术
  • 影视动画
  • 证券实务
  • 大数据与会计
  • 影视多媒体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游戏艺术设计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产品艺术设计
  • 云计算技术应用
  • 影视编导
  • 旅游管理
  • 旅游英语
  • 空中乘务
  • 财富管理
  • 大数据与审计
  •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电子商务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休闲体育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培养目标:统计与大数据分析专业,主干学科为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主要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目的。培养学生对海量数据能够熟练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大数据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从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系统地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各个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运筹学、博弈论等数学及统计学相关课程;最优化方法与技术、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可视化、Python语言、机器学习理论等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
专业优势:
师资力量:
1、帅鲲: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系主任。成都市大数据协会数据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场统计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偏微分方程、统计分析等。教授的主要课程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主持市厅级项目2项,主编教材2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2、罗文品:
副教授,四川省现场统计学会会员,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动力系统稳定性。2018.9-2019.8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系访问学习。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EI论文3篇。主持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等。主讲课程:《微积分与数学模型》、《常微分方程》等。
3、栗业平:
讲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应用数学系大学数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理统计、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等。教授的主要课程有《概率统计》、《线性代数》、《非参数统计》等。主持院级项目1项,参与编写教材2本。
4、伍冬梅:
讲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学院应用数学系专业负责人。四川省现场统计学会会员、中国数学会会员、初级会计师、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统计分析、大数据挖掘、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等。教授主要课程有《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数学基础》等。主持院级项目1项,参与编写教材2本。
5、康淑菊: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式包括计量经济、时间序列等。教授的课程主要有《计量经济学》、《抽样技术》、《微积分》等。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公开发表论文1篇。
6、龚俊梅:
助教,毕业于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主要研究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器学习、保险精算等。曾就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教授课程主要有《机器学习》、《Python语言》、《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负责横向项目1项、主持院级项目1项、参与编写教材2本。
教学特色、实践活动、学生成果
教学特色
(1)开展考研讲座
(2)开展教学研讨和跨学校教学交流
实践活动
(1)带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实践
学生成果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四川省一等奖1项,四川省三等奖2项。
(2)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获得国家三等奖3项、四川省二等奖2项、四川省三等奖2项。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可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开发等统计与大数据应用和管理相关工作。
优秀毕业生
1、范文静
2018级毕业生,文理学院分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大学期间获得2020年国家奖学金和“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目前就职于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负责区域HRBP,负责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长沙、昆明等17家门店。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TO)是以“互联网+”战略为指引,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能积极投入地区、国家乃至国际活动的、素质合格的公民,以及能成为企业需要的、能力素养合格的应用软件设计、编码和技术服务人才。
核心课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HTML 5和CSS 3基础、JavaScript程序设计、Web前端框架技术、UI前端设计工具、交互动效设计、用户体验设计、PBL项目实践。
师资力量:潘虹: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 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近15年,历任省级图形艺术实验示范中心副主任,曾主持参与四川省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多项、院级项目多项,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及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经验。授课中培养学生专业认知和实操能力,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具有胜任所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王晓玲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高级项目经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图像处理、无人机
双师型教师,具有十多年的大型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曾参与多行发明专利的申请,以及C#和Android方面教材的编写。在教学上倡导将学生的思维、工程师的实用、教授的严谨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刘颖:副教授 毕业于四川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近20年非常丰富的教研和项目实践经验,曾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校级项目;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UI设计类专业书籍;作为技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香港高校交换生项目;多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广赛、全国3D大赛等比赛的省级、国家级奖项;曾多次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优秀员工、优秀个人等称号;曾多年担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主授课程:UI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产品原型设计等相关课程。教学风格: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力、团队合作能力。
朱镕申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
有多年一线算法课程教学经验,学院ACM竞赛负责人,致力于发掘培养以赛促学的高素质人才。
特色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源自OBE和PBL教育模式,强调培养效果,措施有效,自评和社会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专业课程体系依据IT产业发展趋势构建,教学体系引入行业和企业标准,倾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工业界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就业前景广阔:专业课程体系依据IT产业发展趋势构建,教学体系引入行业和企业标准,倾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工业界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包括网站前端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网站测试工程师、网站运维工程师和其他技术/市场服务工程师等,就业前景广阔。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专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科学技术素养,并熟悉智能互联网产业链中信息的标识感知、网络传输、应用处理三个环节,既有较宽厚的电子通信技术、嵌入式等方面的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智能互联网络的电路和系统的综合能力,具备组网和综合运用智能互联网络的工程能力。
核心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嵌入式C语言、计算机通信网、射频识别技术与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新技术数字/模拟电路基础等。
专业优势:
(1)高科技专业
它是中国未来高速发展的“发动机”,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在发展纲要中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就业空间广阔
它在中国被称为传感网,它让物体开口“说话”,“告诉”我们他们现在的状况和问题,它是一个万亿级的通信市场,它或比互联网大30倍,在这里孕育着巨大的就业机会。
(3)专业辐射面广
它的专业涵盖众多IT专业的精品课程,能成为IT行业复合型人才。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
师资力量:本专业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教学水平高。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能够满足本专业的各门课顺利开展,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主要骨干教师介绍如下:
专业负责人:钟耀霞,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硕士毕业,信号处理方向。双师型教师,在CEC中国电子从事电路设计研发三年。主持参与省教育厅科研与学院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8篇,教改论文2篇,其中核心及核心遴选4篇,EI论文1篇,专利2项,参与编写教材3部。多次获得通信系“年度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教师”,授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刘耕昕,副教授。毕业于伦敦南岸大学,毕业后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间主持院级科研教改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一篇,北大核心期刊一篇。获得年度优秀员工奖、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多次获得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先进个人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李丹,自2011年到校工作以来,承担本、专科多门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申请专利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多篇,其中EI收录2篇,核心期刊2篇。主持负责2项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主持负责1项2013年国腾集团创业投资基金项目,;主持负责2项学校教改项目;参与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和一般项目1项,;参与4项学校教改项目。
胡曼青,副教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分析与信号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2008年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任教至今,参与科研和教改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9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开设《数字信号处理》、《RFID原理及》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颜珂斐,副教授,四川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毕业后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电路与系统、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工作期间主持省级及院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0项,著论2部,在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优秀主讲教师评选一等奖、年度先进个人奖、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电路系统与设计。
唐骞,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FPGA与嵌入式系统设计,主要课程有FPGA电子系统设计,高频电子线路,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优化与规划,数字电路技术,模拟电路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参与多个项目开发。
胡洪,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主要教授的课程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dsp技术,公开期刊发表文章若干,专利一项。
教学特色/实践活动/学生成果
根据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知识架构、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的产业发展、以及智能互联网络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思路如下:建立物联网思维,了解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和知识图谱;通过实训步骤将基础知识进行有机关联,建立初步的物联网产品及系统概念。能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联网开发技能、工程技能等;通过产业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产品及系统的从0到1的过程教学,实现对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赋予学生实际的工作经验。
就业前景:从往届毕业生的成绩和国家战略实际出发,具体展现本专业的就业情况、考研深造情况、适应国家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情况。
自“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在相关政策扶植下,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预期会急剧增长,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
优秀毕业生
李坤, 2018级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
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在学习方面,他时刻也没有松懈,刻苦努力,专业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学院奖学金,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获得学校第三届党建知识竞赛优胜奖,202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在工作方面,他踏实肯干,积极主动,作为班长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曾担任原通信系办公室助理、辅导员助理、党建服务中心宣传部部长等职务,于2019年获得优秀团员干部奖;在生活方面,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奉献,热爱集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国内游戏产业、原画插画行业、影视美术与开发相关产业,意在培养具既有扎实美术基础和专业才能,又具备综合艺术素养的艺术家才能的美术设计师和IP创作者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CG工作环境中,进入影视、动画、漫画、游戏、商业插画等领域从事艺术创作。主要输出以“游戏模型、游戏动画、影视动画、漫画、绘本创作、分镜设计、插画、原画、衍生品、”等领域为代表的专业部门人才。该专业需学习图像构成艺术理论和影视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同时精通Maya、3DS MAX、ZBrush、UE4、Blender、Adobe Photoshop等软件工具,能够熟练独立完成次时代模型制作、虚幻场景设计、绘本漫画设计、原画设计、潮玩衍生品设计、电影和番剧的美术概念设计。
核心课程”专业导论、设计基础I、速写I、三维造型、设计基础II、角色设计I、创作意识I、综合课程设计、场景设计I、场景设计II、制作流程I、制作流程II、制作流程III、综合课程设计I、综合课程设计II、色彩、速写II、后期制作I、分镜设计、后期制作II、骨骼动画I、骨骼动画II、硬表面建模、UE4场景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下设三个方向:一是二次元专业方向,二是游戏美术设计,三是影视美术设计方向,这三个方向专业方向都是行业发展的前沿专业,以艺术设计为基础,匹配各种行业技能作为实践,最终完成原画、漫画、插画创作,游戏美术设计等交叉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师资力量
本专业聚集了国内多名影视、原画、舞台美术行业和游戏行业重要影响力的企业指导老师和教授作为专业建设的学术指导,其中包含具有资深从业经验的专业名师12名,以一批具有多年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过硬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授课主力,共同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廖明姝,硕士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插画系,现任艺术与科技学院老师,主研方向为商业插画。参加校级科研1次,与海内外企业有项目合作,拥有独立带商业项目的能力。
刘洪跃,主研方向为影视美术设计与游戏场景设计。影视行业经验六年,参与过十余部网剧网大的制作与拍摄,近期参与项目的有2018年参与横店影视城上海滩项目《梦外滩》负责场景概念设计;2018年参与游戏宣传片《天龙八部之武当秘案》制作,负责场景概念设计与道具设计。2019年参与电影《异瞳神探》制作,负责场景概念设计;2019年参与电视剧《萌医甜妻》制作,负责场景概念设计,道具设计;2019年参与网络电影《狄仁杰之飞头罗刹》制作,任职副美术;2020年参与爱奇艺平台网剧《影帝的公主》制作,负责戏用平面设计;2020年参与悬疑电影《秘密咖啡馆》制作,负责戏用道具设计;2020年参与横店影视集团影视城项目《横店江南水乡老市基街影视改造》负责场景设计;2021年参与优酷平台网剧《妙偶天成》制作,负责场景设计,戏用道具。

刘纬,研究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获硕士学位,主要教授艺术与科技学院专业课程。曾在香港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开设讲座及工作坊,并在多个国际艺术节实施和展示作品,作品曾多次被澳门艺术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
秦晴,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曾参与拍摄《碟中谍3》等多部影视作品,影视广告30余条,参加众多当代艺术展览,并在上海成功举办个人画展,现为艺术与科技学院专业教师,主研方向为影视美术、商业艺术,参与省级横向项目1项,发表论文4篇,2018年参与《四川历史名人绘本》系列创作,主持完成与西南交大合作《成都空铁旅游概念设计》项目,2020年为《拔山举鼎,虚怀若谷——爆炸力学家郑哲敏的家国情怀》大型画册绘制插图,参与成都兴源再生资源公司展示设计项目,2021年参与三峡建工集团展厅空间设计项目,2019年至今完成贵阳地铁、成都地铁6号线8号线多个站点的艺术壁画设计项目。
徐暄棠,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图艺系动画专业2016届。
动画、影视及游戏都有参与,并且个人技术以及作品都有不错表现。
动画领域中曾自主创作工作室参与制作主创了具有时代色彩,弘扬正能量的动画《悟空还家》、《悟空护桃》、《饭店见闻》等作品。先后被国家司法部、国家网信办、全国普法办、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国家粮食局等国家、省、市级表彰,并在央视、中央纪委监察部、优酷、爱奇艺等主流媒体转载。先后获得亚洲国际级奖项,多次国家级奖项。
影视领域中曾参与《一代妖精》、《寻人大师1》、《寻人大师2》等概念设计工作。负责场景气氛、道具设计、美术陈设、后期现场美术等工作
游戏原画领域中,也是目前从事的行业,目前是公司美宣组组长。曾在第一届GGAC专业原画组中,作品被列为第一届专业组总热度前50名中。参与过中国、欧美、日本、韩国等多项游戏国内外的美术设计制作。
杨杰,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现任教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原画教研室实验教师。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动漫游戏美术以及漫画的开发制作教育等工作,有着多年的CG行业美术制作经验,曾在成都梦工厂,成都龙渊科技,成都魔奇卡卡,九方互动,畅玩游戏等多家公司担任资深美术以及主美职务。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培育出来的学生现任职于完美时空,腾讯,盛大等多家上市公司。
胡志鹏,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专职教师,主要教授艺术与科技学院原画专业课程。曾参加四川美術館、上海博览中心、北京巴蜀画院等举办的展览,多次参加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曾多次被国内外各大机构及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从事专业教育十余年时间,曾参加横向项目1项、现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曾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例如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第二届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等比赛,并获得得省级 1等奖、大赛金奖等20余项奖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2次、专业组金奖等奖项。
教学成果:本专业以行业发展前言为目标,注重课程设计,将教学、比赛、科研相融合,通过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学生成果,为网易、腾讯、西山居等国内的游戏以及影视领先企业输送了多名优质的毕业生。另外在各大国内设计比赛中指导学生荣获多项荣誉奖项。
教学特色:1、产教研融合。
以行业要求、赛事导向的实战教学要求教学质量,紧抓产教融合的结合优势,配备了大量在行业一线奋战的拥有优秀专业优势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成果中,共获得多名优秀指导教师、多位学生获奖的佳绩。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坚持“世赛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学改革理念,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力弘扬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一体化教改和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教师荣获红点大奖,学生也屡获国内外大奖,并成为企业的枪手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影视机构,游戏公司,娱乐行业,多媒体行业,广告业,动画公司,动漫社,互联网公司,教育行业等领域,从事游戏美术和影视美术相关运营策划、独立CG艺术家、模型制作与设计,影视动画制作设计,游戏动画制作与设计研发,技术实现,流程管理及教学培训等岗位。
一、培养目标:基于学校理工背景,依托新商科建设,重点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综合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线应用型证券投资人才。以“宽基础,精专业”为宗旨,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证券、期货、银行、外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证券、期货、银行业务的规划和方法,具有从事证券投资咨询、销售、经营、管理,外汇投资和期货交易的实操能力。
二、核心课程
证券投资学、证券公司经营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期货交易模拟实训、证券投资基金
三、专业优势:
(1)多层次实践教学,注重提升学生金融综合从业能力。
(2)重交叉,与本校特色的理工基础相结合,倾心打造本专业“金融+科技”的独有优势。
(3)实务化,注重“校企合作、学行结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环境。
四、师资力量
李竹丹: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硕士,银行从业中级证书,具有丰富的世界500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工作经验,现担任四川某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监事,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属“双师型”教师。公开发表《探究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等论文5篇,主持市厅级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项、院级项目1项,参与3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金融精英挑战赛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宋博雅,四川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主授金融、证券投资类课程,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曾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研究《国民金融教育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金融素养培养策略研究》院级项目3项、基地项目1项,参编教材1本,公开发表《大学生金融素养培养策略》等学术论文多篇,连续多年在全国金融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指导学生获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1年度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熊超: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学学士,曾在某券商,先后担任资产托管部产品团队负责人、产品总监,并列席资产托管业务产品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全面负责该券商资产托管的产品创设相关工作,曾获该券商资产托管业务卓越个人荣誉称号,与国内众多私募基金进行过业务合作,有着丰富的二级市场工作经验,属“双师型”教师。现任商学院财经系专职教师,主要研究资本市场,主讲《证券投资学》等相关课程,获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1年教师教学大赛优秀奖。
五、就业前景(方向)
本专业毕业学生,可在中信建投期货、中国建设银行、海通期货等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从事证券经纪、证券投资、期货交易等专业工作。就业方向主要为:期货、银行、证券、财务、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证券投资、期货交易、外汇交易、投资咨询、金融服务、营销策划等岗位。入职就业岗位:证券公司经纪人、商业银行理财经理、保险经纪人、个人理财专员、公司理财专员、外汇交易员、会计等。
六、教学活动
目前,国内相等院校证券类相关实训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训,缺乏针对证券承销与发行(IPO)的实训。《证券承销与发行(IPO)模拟实训》是我校特色金融课程建设成果,使学生在参与实训的过程中能将其所学的证券、经济、会计、法律类知识融汇贯通,达到培养金融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有两点思路:
一是创建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实训体系。通过设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这一过程的相关角色,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二是围绕公司上市流程建立实训体系。主要分以下阶段:公司设立与发展阶段、承销与发行阶段以及上市交易阶段。这一实训流程,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真实的体会公司上市的全部流程,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优秀校友
姓名:郭奎(2018届证券实务)
单位:眉山驰阳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岗位:采购部经理,负责公司整个采购环节和日常运营。
姓名:何有谊(2019届证券实务,后专升本2021届投资学)
公司名称:中信建投期货 岗位:产业服务经理
工作内容:在公司负责开发新渠道,研究产业动态,挖掘产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
姓名:余柯韩(2020届证券实务)
工作:自营交易员、财经博主
简介:2020年毕业第一年交易利润7300%,最大回撤25%,两年百倍交易员。
姓名:刘璟(2021届证券实务)
单位:中国电信乡城分公司
简介:城乡分局长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诚信、敬业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大数据分析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从事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后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
大数据财务分析、数据分析基础与数字思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会计学原
理、中级财务会计。
三、专业优势
(1)学科交叉融合,覆盖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基于校企生态建设,以产学研为教学依托,理论结合实践,密切跟踪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始终保持学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3)注入多层次实践教学,强化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与业务能力。
四、师资力量
张艳玲:教授,财经系系主任,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主编《会计学原理》等5本教材,发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审计私有云模式建设构想》等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主持《业财融合导向的四川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王爱娜: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税法、审计,发表《现金持有水平、存货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 》等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副主编《财务管理》专业教材,主持《大数据背景下建材行业税收风险管控教学实践师资培训与研修》等多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
刘嘉语:税务高级实训师,云南财经大学税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税法和经济法,获得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主持《基于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下的PBL教学改革与实践》等多项教改和科研项目,参编《工科生的法律思维》等多本教材,公开发表多篇期刊论文。
五、就业前景(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集团公司)、金融和证券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以及各级经济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大数据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
六、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获奖)
会计团队教师刘嘉语获2021年度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会计技能大赛
七、优秀校友
姓名:文志强(2018届会计专业)
单位:四川中睿国邦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简介:目前就职于四川中睿国邦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任高级合伙人一职,基础薪资12000/月。
姓名:峗磊(2018届会计专业)
简介:
2020.12-2021.7 就职中国民营五百强,四川第十四,绵阳第一。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职位:内审
2021.12-至今 ,就职内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职位:审计员
证书: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2参加综合阶段考试)
姓名:冯钰涵(2018届会计专业)
单位:射洪市疾控中心(事业单位)
职位:会计
姓名:范丽(2019届会计专业)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金牛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
证书:初级会计师,税务师(2022《涉税服务实务阶段》)
姓名:王正(2018届会计专业)
单位:
2018年3月——2019年4月,贵阳市乌当区商务局,财务室主办会计
2019年4月——至今,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企),主办会计,全面负责项目会计工作,贯彻国家财经政策、法令、制度落实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制订项目部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并负责实施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游戏特效、动作、程序编码等系列课程,掌握游戏开发、UI、交互设计等技能,成为数字媒体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游戏特效、游戏动作、物理引擎应用技术、UI设计、交互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基础。
专业优势:数字媒体专业涵盖领域较为广泛、本院数字媒体专业(专科)着力于游戏制作行业:游戏特效美术师、游戏动作专业。依靠教学功底深厚的师资团队。其中游戏程序方向教师3名、游戏特向方向教师4名、游戏动作方向教师3名。由于游戏特效以及游戏动作在游戏研发中地位重要且行业对人才需求一直供不应求,本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在强化这两个专业方向的教育与研究,力求跟进行业前沿技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型符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
谢勃 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从事游戏美术相关教学工作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制作经验,游戏艺术工坊负责教师之一,专业特长:UE4引擎、次世代模型制作、游戏动作制作。
徐紫欣
讲师(设计学),女。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环境建筑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室内建筑与设计业)
博士就读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建筑学)
现为我校艺术与科技系专职教师,任教以来,负责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课程的授课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指导设计的经验。授课之外,还参与编写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小通识教材《工科生的艺术表达》,积极开展科研与横向课题研究。
杨金伟
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游戏动画。2011年入行游戏动画专业
曾参与制作的游戏:《天谕》《逆水寒》《圣斗士星矢》《王者荣耀》《三剑豪》《十万个冷笑话》《女神联盟》《苍之骑士团2》《忘川风华录》《倩女幽魂》《猎刃》《魔界》《网球宝贝》《战神之怒》《狂刃》《封神》《功夫侠》《西游OL》等等上百款游戏项目制作。
刘红梅 副教授(数字媒体)
本科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Web页面设计。目前已参与项目7项,撰写论文和参与教材编写攻击10余篇。
钟玲 讲师 (设计学)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纤维艺术、非遗数字化传播、数字媒体技术。有多年教学经验,主持并参与多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项目,发表多篇论文于核心及省级期刊,指导学生参加多项比赛并多人获奖。
白阳(助教)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油画专业
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游戏动作设计与影视概念设计。绘画基础扎实,研究方向广泛,对三维及二维美术软件都有涉猎。
个人简介
陈霖,助教(艺术学)
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印刷图形设计专业;
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现为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BIDA)会员。设计作品《stop eating sharkfin!》入选并收录“第十三届亚太设计年鉴”。作品《拒吃鱼翅》获得第十五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年度银奖作品,并收录至《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20-2021》。
顾之南,助教(设计学)
Pinco(顾之南)、视觉艺术设计、插画师、伦敦艺术大学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专业MA
热衷于学科交叉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推测设计、数字品牌接触点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研发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2017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future souvenirs” workshop
2019 無所艺术设计主理人
2020 负责成都图书馆文创品牌产品开发
2020 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千年古瑶”
2020 麓湖A4美术馆“Do it”共创艺术家项目
2020 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logo设计大赛 三等奖
2020 亚洲动物基金会教具插画设计
2021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荣宝彩绘特邀艺术家
2021 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仪式礼品视觉设计负责人
2021 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共创艺术项目没玩没了视觉设计
江韬
本科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游戏特效设计,热爱游戏特效事业,从事游戏特效设计工作已有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游戏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进入到游戏制作公司,从事游戏特效、动作制作等职位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对口影视制作公司,进行角色动画制作、角色动画蒙皮绑定工作。
教学特色:由于教学内容偏向应用型课程,数字媒体专业(专科)以实例教学为主,以丰富的企业项目案例结合课堂设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学习到足量的课堂案例为自身赋能,在大三阶段进入行业实践全面适应企业需求、基于教学团队对三年时间专科教学进行细致的规划,让学生由浅入深稳固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为学生就业铺好道路。
优秀毕业生
梁腾,2020届毕业生数字媒体专业,任职于网易互娱事业群,游戏特效师。
干梦森,2020届毕业生数字媒体专业,任职于多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游戏特效师。
李歌扬,2020届毕业生数字媒体专业,任职于腾讯天美J5,游戏动作师。
黄愈靓,2020届毕业生数字媒体专业,任职于腾讯天美L1,游戏动作师。
李勃成,18级数字媒体本科学生,于2021年参加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比赛,获得四川省二等奖。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游戏美术制作以及游戏场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具有一定审美素养,掌握游戏关卡设计理论知识、熟练使用游戏美术制作软件工具,能够从事游戏模型制作、游戏场景设计、关卡设计、游戏引擎地编、游戏UI制作、角色动作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色彩,三维模型建模,数字雕塑,PBR材质与贴图,UE4场景设计,游戏动作制作,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引擎地编、UI设计。
专业优势” 该专业教学队伍由极具行业经验的教师构成,其中负责次世代模型教学的老师4名、数字艺术雕刻教师5名、游戏引擎教学老师4名、概念美术教学老师6名,以及老师均有超过六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以及四年已上的行业制作经验。不仅如此,在学院内部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建成立“游戏艺术设计工坊”,负责科普公益类游戏研发,目前已有多款类游戏推出并获得通过省科学技术厅验收。
师资力量:教师:万露
硕士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眉山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游戏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曾多次参加省级、全国联展,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和博物馆收藏,多次发表论文与作品在艺术类期刊,从事美术类教学十余年,游戏美术教学2年。擅长游戏设计类课程,原画创作类相关教学工作。
周涛 副教授 四川雕塑协会理事
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学 学士
201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 硕士 周涛先生从事艺术教育行业有十余年时间,熟悉CAD、SU、zbrush、RHINO、PS等相关软件,有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同时从业十多年来在景观、公共艺术设计领域有着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专业特长:公共艺术设计、数字雕塑制作
谢勃 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从事游戏美术相关教学工作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制作经验,游戏艺术工坊负责教师之一,专业特长:UE4引擎、次世代模型制作、游戏动作制作。
教师:李晓勇,2008年加入学院教学工作,不仅从事动画渲染和模型制作教学,而且与图形艺术系各专业教研室合作,协助开展图形艺术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并完成图形艺术领域动画调研工作。教授课程: 《制作流程1-6》《次世代场景道具》《ZBrush数字人物雕刻》《三维渲染》等核心课程。从艺术类学生基础实际与专业特点,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引入专业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结合了行业与现实教学进行课程改革,能更好的学习。

教师:林炜,四川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在高校任教九年,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及毕设指导经验。所受课程有:角色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模型基础制作。
教师:郑舒文,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造型艺术油画方向,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多次发表论文与作品在艺术类期刊,从事美术类教学4余年,游戏美术教学2年。擅长游戏设计类课程,创作类相关教学工作。
教师:刘世章,硕士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美术学专业,现艺术学博士在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武侯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西部陶艺文化中心委员,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讲师、三级美术师、景观工程师,从事美术、设计相关专业教学近六年,曾任职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外聘教师,曾任职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校外企业导师。
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省级展览,国际展览比赛等,并有部分获奖;作品曾被神州版画博物馆、四川省政协、敦煌美术馆等收藏;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次;发表专业相关论文6篇;参与省级课题多次;发表教材1册;专利软件著作权一项。
现主要负责专业相关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及模型制作课程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进入到游戏制作公司从事游戏美术制作、游戏场景概念辅助设计、游戏引擎地编、游戏研发等工作,同时也可以对口影视制作公司,进行引擎动画渲染工作、动画模型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工作。对于在有图形建模需求的科技型企业也可以胜任建模师、UI设计类型工作。
教学特色:该专业以贴近游戏行业要求为教学理念,用行业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基于PBL高校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到各个游戏美术制作环节的技术,同时在这种模式下产生个人或团队游戏艺术作品参与比赛,以优秀作品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配比上以次世代模型、游戏引擎学习为主、游戏动作,在明确主攻教学教学方向的同时,为 学生在游戏设计中所需要其他技能赋能。
VR模拟类游戏开发与测试

教师团队参与开发太古里3D裸眼互动项目
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三星堆探秘》PC游戏项目

教师团队自主研发《蛟龙号探险记》VR科普游戏项目
优秀毕业生
徐超儒,2021届动画专业毕业,目前就职于英雄互娱。
毕业感言:热爱游戏且喜欢于游戏开发与制作,并热衷于学习新技能与新方法用于制作与提升模型,而且乐于挑战新事物,有强大的责任心且负有梦想,希望以后能成为优秀的模型设计师,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与对梦想的执着,可以改变与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大作。
周育蓝,2018届动画专业毕业,目前就职于完美世界。
毕业总结,我对本专业有较深的认识,熟悉角色模型和角色装备的制作流程,在学校专业工作室学习期间,接触过外包商业项目,擅长运用3dsmax、photoshop、zbrush、substance painter、Quixel suite等三维软件;做事严谨,性格开朗,勤奋好学,有责任心,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何三帅,2021届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目前就职于原力动画。
毕业总结,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有责任心,待人热情、真诚。在专业上,
精通 PBR 流程,善于 ZB 雕刻,使用 MAYA 进行硬表面制作。热爱游戏行业,
渴望参与游戏的开发与制作,在校期间参与过一些商业外包制作,对游戏外包
的规范有一定的了解。在校期间担任影视动画游戏方向负责人,各科班长,辅
导员助理,游戏教研室助理,具有团体协作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好的社
交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问题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支撑体系之一。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方面人才缺口极大,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并于2021年将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改名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同时根据国家需求立足于产业,以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为目标,以知识体系化教学和技能项目模块化培训为模式,以教育云平台为辅助手段,按角色、分层次,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一定信息安全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方法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以及创新思维活跃的初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立足于国家人才的缺口需求,为了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侧和高校人才供给侧的差异,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加大与相关龙头企业的合作,探索“以产业带教育、以教育促产业”的培养模式,通过企业“项目实施、人才培养、案例提取”的 PBL(Project Base Learning)人才培养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将企业项目进度和学校教学计划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核心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信息安全管理能力、信息安全系统的集成和维护能力;
2.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公共课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掌握本专业各种技能所需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3.通过专业技能课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系统性技能知识;
4.通过实践课,与用人单位的项目开发或实际岗位结合,学习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完成工程设计。
专业优势:随着该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不断夯实,我专业逐渐打造了一支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师队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趋于成熟并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
师资力量:我院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和实验教师三部分构成。目前本专业教师队伍共计教师人数14人,其中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2名,副教授2名,工程师1名,讲师2名,实验师2名,助理工程师1名,助教1名。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学院拥有专业的实验室面积1047.76平方米,专业实验设备数435台,价值413万元。
骨干教师介绍
姓名:钟琳
职称:副教授
专业方向: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
主要成果:高校教龄16年,信息安全专业教师,主编教材两部,省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EI论文2篇
彭玉兰: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网络协议分析
主要成果:高校教龄2年,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教师,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2篇
特色培养模式
在各级领导关怀和指导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获得了以下成就:申请专利数8个,科研项目金额100万,教改项目8个,并指导学生在多个计算机A类大赛中获得全国和四川省级的奖项。
就业前景广阔:此外,由于我们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按照产业教育的需求已经和知名企业签订并挂牌成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天融信科成云服务分中心、360网络安全俱乐部;国腾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安洵信息有限公司成都基地、奇安信公司绵阳实训基地、奇安信公司珠海病毒实训基地。同时,我们正在与中国网安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创新服务基地进行研讨在校内建立联合实验室,打造更高规格的符合市场的企业级项目系统实战平台。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企业实践实战能力,达到学生毕业就能高质量就业的目的。
虽然我国在信息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当前仍然面临严峻的压力,我国的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缺口极大,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员刻不容缓,在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各方面学科以及国家政策的全面支持下,我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人才一定会成为国家信息安全人才的中流砥柱。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新文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采用OBE的育才理念,在文旅融合及新业态持续涌现的背景下,面向研学与会展、旅行社与景区、休闲康养与文旅演艺、邮轮与高铁、新媒体传播、文旅OTA与短视频等职业应用场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营销能力、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能说、会做、擅合作”的内外兼修型服务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业入门、高尔夫训练、演讲与口才、导游基础知识、奢侈品鉴赏、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职场形象设计、研学旅游实务、商科生的项目管理、短视频与直播运营、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形体与礼仪、调酒茶艺及花艺实务、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运维、旅游创意策划、旅游会展、旅游音乐欣赏、高铁动车与邮轮服务、第二外语及地方方言等。
专业优势:“一类人才”:本专业学生除具备基础理论之外,还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的素养水平与实操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内外兼修的应用型、双创型双语人才;“四大模式”:强调知识跨学科交叉渗透、技能跨工种智能复合,注重学生健全职业德操的养成模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带薪实习相结合的习得模式;“专业师资+业界精英+名校权威”的三维师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课证对接”“以赛促学”,突出以现场模拟、情境实操为特征的场景沉浸模式。
师资力量:
冯景云:副教授,文化与旅游系系主任,四川省营地与自驾游协会党支部书记;全国中级日语导游与出境领队(去过全国20多个省市区与全球10多个国家),全国高级智慧旅游管理师,成都市红十字会急救员;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口试评委,阿坝州旅游协会高级培训师,阿坝州旅游协会温泉分会成员;曾获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先进个人等称号;挂职于邛崃文体局和旅游局任局长助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
魏倩茹:文化与旅游系骨干教师,毕业于双一流名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在中文核心及省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1篇,主持基地项目1项,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
教学特色、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见配图)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商及新媒体、文博、休闲康养、研学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供职或自主创业。
校企合作伙伴:四川百科旅业、深圳奥德曼集团、泰国国家旅游局成都办事处、意大利罗马博览局Romexpo、瑞士联邦旅游局、成都潜水动物园俱乐部、四川省文旅厅红色旅游促进分会、四川省中旅中欧文化交流及旅游项目、巅峰怡广旅游产业基金、四川商旅国际文化交流及旅游项目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新文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采用OBE的育才理念,在涉外接待服务及新业态持续涌现的背景下,面向涉外文旅OTA与酒店、讲解与翻译、文博与研学、康养与会展、语言教育培训、邮轮与高铁、新媒体与短视频、企业管培生与储备干部等职业应用场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营销能力、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能说、会做、擅合作”的内外兼修型双语人才。
主要课程:职场形象设计、奢侈品鉴赏、演讲与口才、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职场形象设计、英语语法写作与翻译、政策与法律法规、形体与礼仪、短视频与直播运营、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运维、调酒茶艺及花艺实务、高铁动车与邮轮服务、自驾车营地管理、旅游音乐欣赏、第二外语及地方方言、商科生的项目管理、野外生存与急救、高尔夫训练、研学旅游等。
专业优势:“一类人才”:本专业学生除具备基础理论之外,还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的素养水平与实操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内外兼修的应用型、双创型双语人才;“四大模式”:强调知识跨学科交叉渗透、技能跨工种智能复合,注重学生健全职业德操的养成模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带薪实习相结合的习得模式;“专业师资+业界精英+名校权威”的三维师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课证对接”“以赛促学”,突出以现场模拟、情境实操为特征的场景沉浸模式。
师资力量:
  

孔琦:副教授,文化与旅游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语言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及参与科研和教改项目5项,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两本,发表核心类、省级学术论文十余篇。
王凤毛:旅游英语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黄金管家,曾被国家公派到卢森堡阿里斯黑克旅游与酒店管理学校学习,就职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长期为企事业单位进行礼仪等培训,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及教学经验。
教学特色、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见配图)
就业前景:除专升本外,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涉外旅行社、讲解/翻译、对外贸易、国际酒店/度假村、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电商及新媒体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供职或自主创业。
校企合作伙伴:四川百科旅业、深圳奥德曼集团、泰国国家旅游局成都办事处、意大利罗马博览局Romexpo、瑞士联邦旅游局、成都潜水动物园俱乐部、四川省文旅厅红色旅游促进分会、四川省中旅中欧文化交流及旅游项目、巅峰怡广旅游产业基金、四川商旅国际文化交流及旅游项目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要的空中和地面服务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在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掌握民航空中、地面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加强韩语的基本口语训练。
主干课程:
大学英语、英语口语、乘务英语、客舱广播词(中英文)、韩语、职业形象塑造、乘务基础礼仪、机上急救、设备与应急处置、形体擒拿格斗、综合训练、民航运输服务管理、地勤服务与地勤服务英语、民航服务心理学、民用航空法、民航运输地理等课程。
本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空中乘务专业是航空学院自2004年开办至今的特色专业,具有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均为有丰富实践、教学、培训经验的航空公司乘务长教员。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国际空乘班”、“国内空乘班”、“地面服务班”的定制班培养模式。与韩国仁荷工业专门大学合作,为大韩航空公司在中国区招收乘务员的定点院校,大韩航空公司的中国籍乘务员中有40%出自航空学院。专升本深造通道对接,“空中乘务”专业可升本至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毕业生遍布国内、国外20余家航空公司和10余家地面服务公司,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川航3u8633航班英雄机组中的乘务长毕楠、乘务员黄婷均毕业于航空学院。
秀师资:
双师型教学团队;
具有丰富实践、教学、培训经验的航空公司在职乘务长教员;
徐雯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航空学院教研室主任。曾任阿联酋航空头等舱乘务员兼阿联酋航空培训学院客舱服务教员,多次被评为阿联酋航空优秀乘务员。
陈雪珩: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空中乘务专业专职教师。曾为成都航空公司第一位90后乘务长,有较丰富的民航客舱服务经验和特情处置经验,成都航空“锦绣示范组”成员,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卢玉婷:重庆大学项目管理硕士,空中乘务专业专职教师。曾任卡塔尔航空头等舱乘务员,有丰富的国内外航空客舱服务经验及特情处置能力。 
王 茜:专职教师,首批中国民航航空乘务专业教师,十五年高校形体课与舞蹈学校相关课程教学经验;艺术体操国家一级运动员;高级印度瑜伽讲师;亚洲体适能专业教练。曾荣获∶第九、十届全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带操、球操、绳操、圈操冠亚军等十余个奖项。
王一帆:专职教师,高级礼仪培训师。原大韩航空、澳门航空乘务,现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航空学院教师,全国高级礼仪(礼宾)培训师、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委员全国高级茶艺师。
徐小凤:专职教师,韩国东国大学对外韩国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在韩国留学期间多次参加国语国文相关学术论坛。获得韩语topik高级证书;国家韩语导游。2017年世界联合国旅游组织大会韩语相关VIP接待及翻译。
实践活动及就业方向
实践活动
优质就业:我院毕业生遍布国内、国外20余家航空公司和10余家地面服务公司,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国航、东航、GAMECO、海航技术、四川航空、西藏航空等民航企业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定点到校招聘;专升本深造通道对接,“空中乘务”专业可升本至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为大韩航空公司在中国区招收乘务员的定点院校,目前已有140余人赴韩国仁荷工业专门大学留学;
与成都金亿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国航成都培训基地教学及航空公司就业资源。
优秀校友
2017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决赛亚军-吴宗铃
毕楠,航空分院2004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现为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英雄机组”乘务长
高丁,航空分院2004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现为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空客350机型飞行员
籍仕昀,航空分院2004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现为成都航空有限公司资深乘务长
空中乘务专业报考要求
1.身高(净高):男生1.74—1.82米;女生1.63—1.72米;
2.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形象气质佳、无扁平足;
3.矫正视力不低于1.0,无色盲、色弱和斜视;
4.身体裸露部分无明显疤痕和纹身;
5.其他身体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6.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上述要求。
一、培养目标:基于学校理工背景,依托新商科建设,重点依托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和企业财富管理知识和技术、投资理论与实务、财会税收理论与实务、现代理财分析与方法,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具有系统金融、投资、理财、会计、法律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财会操作、财富管理操作技能的,能在投资咨询、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房地产等企业从事个人和企业投资理财咨询、纳税筹划、资产管理、财务咨询、证券期货投资操作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财富管理技能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
个人理财、纳税筹划、证券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科技与金融、财富管理综合实训
三、专业优势
(1)厚基础、宽口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2)突出数字时代投资实务的特色、强调投资分析与金融科技融合应用能力。
(3)强化财富管理实务能力的塑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师资力量
武晓东:副教授,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评审专家,项目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金融市场、货币银行等。发表《我国股票市场周末效应的实证检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研究》等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参与《四川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及对策研究》等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指导《股票价格与利润增长率统计分析》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信贷部门工作,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李赓,副教授,证券分析师。曾就职中银国际证券成都人民中路营业部,证券分析师;四川博彦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私募基金经理;三叶集团,私募基金经理,属“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财会证券类专业文章,具有丰富的理论与投资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用生动的职业经历结合理论授课,教学生动、能因材施教,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刘晏如:中级经济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西南财经大学财商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财富管理、资本市场与金融素养,公开发表《金融素养研究综述》等5篇科研论文(其中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负责院级项目2项,参与省级/市厅级3项、校企横向项目6项,主编《工科生的金融思维》专业教材1本,参编《专业导论思政案例集》《社会与责任》等专业教材5本。曾在某央企背景的大型券商和国企背景的PE从事一级市场投行类业务,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属“双师型”教师。
五、就业前景(方向)
本专业毕业学生,可在第一创业证券、宏信证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海通期货等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从事财富管理、证券投资等专业工作。入职就业岗位:财富管理经理、个人理财专员、商业银行理财员、证券公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公司理财专员、银行柜员、外汇交易员、会计等。发展就业岗位:理财规划师、证券分析师、投资咨询师、纳税筹划师、房地产咨询与投资专员、公司财务总监等。
六、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获奖)
财富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银行、证券、基金等细分金融行业领域通用的业务实际操作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初阶和进阶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风险偏好判断、理财需求分析、资产配置、传票翻打、票据的书写及规则等。本课程以不同的金融机构来设置实训专题,并在专题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场景,让学生代入财富管理工作人员的角色浸入场景,完成系列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旨在锻炼学生在金融岗位实践应用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七、优秀校友
姓名:谢传谣(2020届财富管理)
单位:成都蓝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岗位:会计,负责公司纳税申报,账务处理,开具发票,纳税规划等相关财务事项
简介:现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级投资学专业
姓名:田学彬(2021届财富管理,左一)
单位:贵州老会址酒业有限公司
简介:公司销售经理,在校期间就凭借自身能力有不错的销售业绩,毕业不到一年目前担任该公司销售经理
姓名:钟浩棋(2021届财富管理)
单位:宏信证券(实习),现役军人
简介:毕业后任职于宏信证券,担任理财经理。后为了心中理想和信念,现在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
一、培养目标:基于学校理工科背景,依托新文科及新工科建设,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审计、会计和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和审计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大数据审计业务,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
审计学原理、大数据审计原理及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三、专业优势
(1)专业交叉、学科融合;
(2)突出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师资力量
张玲:副教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税务师,研究方向为审计、财务会计,发表《资产证券化在光伏扶贫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等多篇专业论文,副主编《财务管理》等4部专业教材,主持《企业业绩预告偏差、修正与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等多项科研项目。
蒲丽苹:副教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企业财务与税收,参与《大数据背景下建材行业税收风险管控教学与研修》、《会计学原理》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
魏茜嘉:注册会计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全科通过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联合会)14门考试,曾就职于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后取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业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财务管理,公开发表《论奔福德定律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等多篇科研论文。
五、就业前景(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四川名扬正信、大华等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企业单位从事审计、财务会计工作;可在大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相关部门从事大数据审计业务逻辑处理和系统设计工作。
六、教学活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课堂之翻转课堂:学生登台讲述区块链技术与审计的融合
七、优秀校友
姓名:张婷婷(2017届审计)
单位: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
职位:内部审计师
姓名:杨雨(2019届审计)
单位:简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职位:职员
姓名:袁杰(2019届审计)
单位: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职位:客服部门风控组专员
姓名:马张巧(2020届审计)
单位:四川冠天信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职位:曾任职于四川名扬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现在四川冠天信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担任财务工作。
一、培养目标: 基于学校理工科背景,依托新文科及新工科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富有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数据分析技术,熟练应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能够为企业日常业务运营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化运营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核心课程:
统计学原理、数据库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
三、专业优势:
(1)专业交叉、学科融合的商科大数据应用培养体系;
(2)突出商务领域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3)产教融合,知行合一。
四、师资力量:
胡霞: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两篇; 主编《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安全》等教材多部;主持市厅级、校级、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参与省部级、基地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范乐瑶: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招生质量研究》,并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黄昱馨:法国蒙彼利埃大学金融风险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金融风险、金融计量,发表《四川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等多篇期刊论文,参与《后疫情时代中国—东南亚贸易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2020年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19年度)内部审计项目等校企合作项目。
五、就业前景(方向):
(1)在各类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公司、网络企业、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和政府机关等领域从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专员类工作。
(2)在各类互联网企业从事客户分析、业务分析、产品需求分析等数据运营岗或数据产品经理类岗位工作。
(3)在各类数据分析机构从事为客户提供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改进建议落实等咨询服务的数据咨询岗位工作。
(4)在各类企业从事数据挖掘、数据清洗、预测或优化模型、数据分析等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工作。
六、教学特色
培养方案中设有“课证融合”课程,完成后可以取得相应等级的专业技能证书,毕业时实现“双证”,保证更优质的就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工科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立足无人机操控技术,面向国土资源调查、农业植保等行业应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具备独立开展无人机操控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无人机概论、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无人机仿真系统、无人机装配与维修、无人机动力系统、航空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无人机装配维修、操控等工作;或在环境监测、电力巡查、农业植保、影像航拍、摄影测量等无人机应用领域从事应用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优秀师资:
◆双师型教学团队;
◆拥有20-30余年行业经验的机务维修专家。

◆潘荟交:专职教师,主授课程∶民航基础、运输地理、旅游地理、遥感、测绘学术经历,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LUCC扰动影响的成都平原土地生态安全维持机理(41371125)"在内的众多科研项目。

◆刘 波:专职教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7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了高铁桥隧模板设计制造、流体密封元件设计、中控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等技术项目。现主要担任《机械制图》、《航空机械基础》、《航空液压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陈吉辉:专职教师、高级工程师。原电子工业部783厂高级工程师,航空电子产品研发负责人,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获部级奖励。2012年至今,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航空学院专职教师,主要担任电子技术类、航空电气仪表类等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

◆胡 勇:专职教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电气类),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从事航空领域工作三十多年,负责飞机全机电气检查与维修,飞机自动驾驶仪系统调试及座舱仪表板安装工艺,航空地面试验设备研发等,具有丰富的航空电气专业实践与教学经验。

◆邱玲:专职教师,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曾任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工程师,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研究,并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傅小妮:资深培训师、专职教师。199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具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授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结构等理论课程。持续参加了新加坡理工学院CDIO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并进入资深培训师阶段。倾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张文华:飞动、机电专业专职教师,讲师,航空工程师,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主授课程:机械标准施工,航空发动机拆装,飞机航线维护实训,飞机定检维修实训。

◆姜慧:专职教师、航空机械高级工程师,正团级转业。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飞机与发动机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任职经历丰富,曾在空军航空大学工作二十多年,还多次参加空军重大任务,先后维护过初教六,歼教五,歼教七,教练八等机型。

◆付泽军:专职教师、航空工程师。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飞机与发动机讯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从事航空维修工作32年,具有丰富的飞机维修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及就业方向
实践活动
优质就业
◆我院毕业生遍布国内、国外20余家航空公司和10余家地面服务公司,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国航、东航、GAMECO、海航技术、四川航空、西藏航空等民航企业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定点到校招聘;
◆专升本深造通道对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可升本至航空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可升本至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与美国Everett公共学院和美国Clover Park技术学院合作,选派学生赴美学习两年考取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全球通用的飞机维修执照;
◆与成都金亿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国航成都培训基地教学及航空公司就业资源。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具备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际通用的适航知识,掌握现代飞机维修理论和维修技术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飞机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维修维护工作。
主干课程:微积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航空电器与仪表、航空机械基础、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构造基础、直升机机构与系统、钳工实习、机械标准施工、电子标准施工、航空发动机拆装、飞机结构修理实习训等课程。
本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是我院大力培育的特色专业,与国航成都飞机维修培训实习合作办学,通过校企合作,从教学构架、教材、教师、实训场地等全方位地打通学生航务、机务的学习与就业各个环节,为航空学院学子考取CCAR-66R3飞机维修执照提供了更好的有利条件。专升本深造通道对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可升本至航空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国航、东航、南航、GAMECO、海航技术、四川航空、西藏航空等民航企业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定点到校招聘;与美国Everett公共学院和美国Clover Park技术学院合作,选派学生赴美学习两年考取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全球通用的飞机维修执照。
优秀师资:
◆双师型教学团队;
◆拥有20-30余年行业经验的机务维修专家。

◆潘荟交:专职教师,主授课程∶民航基础、运输地理、旅游地理、遥感、测绘学术经历,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LUCC扰动影响的成都平原土地生态安全维持机理(41371125)"在内的众多科研项目。

◆刘 波:专职教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7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了高铁桥隧模板设计制造、流体密封元件设计、中控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等技术项目。现主要担任《机械制图》、《航空机械基础》、《航空液压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陈吉辉:专职教师、高级工程师。原电子工业部783厂高级工程师,航空电子产品研发负责人,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获部级奖励。2012年至今,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航空学院专职教师,主要担任电子技术类、航空电气仪表类等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

◆胡 勇:专职教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电气类),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从事航空领域工作三十多年,负责飞机全机电气检查与维修,飞机自动驾驶仪系统调试及座舱仪表板安装工艺,航空地面试验设备研发等,具有丰富的航空电气专业实践与教学经验。

◆邱玲:专职教师,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曾任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工程师,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研究,并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傅小妮:资深培训师、专职教师。199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具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授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结构等理论课程。持续参加了新加坡理工学院CDIO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并进入资深培训师阶段。倾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张文华:飞动、机电专业专职教师,讲师,航空工程师,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主授课程:机械标准施工,航空发动机拆装,飞机航线维护实训,飞机定检维修实训。

◆姜慧:专职教师、航空机械高级工程师,正团级转业。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飞机与发动机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任职经历丰富,曾在空军航空大学工作二十多年,还多次参加空军重大任务,先后维护过初教六,歼教五,歼教七,教练八等机型。

◆付泽军:专职教师、航空工程师。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飞机与发动机讯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从事航空维修工作32年,具有丰富的飞机维修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及就业方向
实践活动
优质就业
◆我院毕业生遍布国内、国外20余家航空公司和10余家地面服务公司,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国航、东航、GAMECO、海航技术、四川航空、西藏航空等民航企业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定点到校招聘;
◆专升本深造通道对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可升本至航空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可升本至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与美国Everett公共学院和美国Clover Park技术学院合作,选派学生赴美学习两年考取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全球通用的飞机维修执照;
◆与成都金亿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国航成都培训基地教学及航空公司就业资源。
优秀校友
刘天涯2009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四川航空飞行员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报考要求
1.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2.根据就业实际,建议女生慎重填报。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学校理工科背景,依托新文科及新工科建设,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最终能胜任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电商运营推广、商务咨询和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核心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电商数据分析、网店运营与推广。
三、专业优势:
1.具有丰富电商从业和教学经验的实战型师资团队;
2.课程紧跟时代和电商技术的发展,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以赛促教,“三创赛+拾物链”提供校内实战机会;
4.稳定的实训基地,保障学生的实习就业。
四、师资力量:
王微微: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出版《“互联网+”新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专著1本,主编《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十余本教材,发表《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研究——以四川为例》等教研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独立发表CSSCI来源期刊一篇,北大核心期刊四篇,主持参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四川革命老区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张池: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应用、供应链渠道设计、金融创新等方向。先后在多家国企、外企及民企供职,历任销售经理、分公司经理、公司总经理等职。现为成都项目管理协会理事,川链大数据研究中心区块链项目组成员。先后在国家一级及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胡卿汉: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供应链管理等,发表《区块链架构下医用防疫紧急物资供应信息管理研究》、《基于联盟链的供应链金融信息安全问题思考》等多篇国家级期刊论文,曾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五、就业前景(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国际贸易公司、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政府机关和新零售行业等领域从事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客户服务、网络运营与推广,电子商务网站搭建、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的实施和策划,电子商务信息搜集、分析与处理等及新媒体的运营、维护、推广和管理工作。
六、学生成果
2021年,19级电子商务(专科)陈其银同学作为组长,杨祥瑞同学作为队员参加三创赛荣获四川省赛区省级选拔赛一等奖。
七、优秀校友:
汪小溪 2009届电子商务专科
彭州俊豪雅绅酒店创始人
姓名:唐凌舸 2011届电子商务专科
单位:四川济中盛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简介:2011年毕业 2014年创立四川济中盛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现有“希睿派对”、“锦城剧制”两项注册商标。目前主要运营基于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先勤老先生的“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及“龙行十八式”、“天风十二品”等蒙山派传统茶技、茶艺的茶文化项目。月收入:10W+/月
姓名:杨泽 2019届电子商务专科
单位:成都天夏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2019年毕业 2018年3月创办成都天夏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架构、物联网通信系统设计研发,基础工资:5W+/月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新文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采用OBE的育才理念,在国际高端酒店接待及新业态持续涌现的背景下,面向国际酒店与度假村、邮轮与高铁、新兴主题酒店、贴身管家及民宿、精品公寓托管与加盟、新媒体与短视频、企业管培生与储备干部等职业应用场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营销能力、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能说、会做、擅合作”的内外兼修型服务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高尔夫训练、调酒茶艺及花艺实务、演讲与口才、酒店服务心理学、特色民宿与管家服务、主题酒店设计与管理、职场形象设计、奢侈品鉴赏、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运维、商科生的数字技术、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会计基础、酒店收益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形体与礼仪、短视频与直播运营、MICE实务、旅游音乐欣赏、高铁动车与邮轮服务、第二外语及地方方言等。
专业优势:“一类人才”:本专业学生除具备基础理论之外,还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的素养水平与实操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内外兼修的应用型、双创型双语人才;“四大模式”:强调知识跨学科交叉渗透、技能跨工种智能复合,注重学生健全职业德操的养成模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带薪实习相结合的习得模式;“专业师资+业界精英+名校权威”的三维师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课证对接”“以赛促学”,突出以现场模拟、情境实操为特征的场景沉浸模式。
师资力量:
张雪颖:副教授,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负责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生毕业,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及教学经验。
彭丹:副研究员,文化与旅游系教研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接受过中法精神分析、高级行为疗法、CBT、箱庭疗法、自体心理学疗法、心理教练技术、ACT、表达性艺术治疗等领域的专业训练。
教学特色、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见配图)
 
就业前景:除专升本外,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酒店行政管理部门、国际酒店/度假村、会展公司、民宿、高铁动车、邮轮、会务中心、高端私人俱乐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供职或自主创业。
校企合作伙伴:厦门特房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重庆万豪酒店、成都丽斯凯尔顿酒店、厦门康莱德酒店、北京首旅酒店集团、意大利罗马博览局Romexpo、法国中法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尼泊尔媒体协会、四川省文旅厅红色旅游促进分会、四川省中旅中欧文化交流及旅游项目、四川商旅国际文化交流及旅游项目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乘承“市场导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特色职业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理论与实践融合”课程设置原则,设置了涵盖计算机、体育、经济管理及新媒体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能力结构的特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电子竞技竞训与指导、赛事组织与管理、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竞技赛事运营与管理、电子竞技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电子竞技主持与解说、新媒体与视频编辑、电子竞技商业模式、电子竞技运动心理学、电子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主流游戏专业课程(MOBA类游戏、FPS类游戏和卡牌类游戏)等课程 。
专业优势:
师资力量(老师简介+照片):
熊高骏: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个人曾荣获2021年“英特尔大师电子竞技挑战赛华西地区”第二名,任职以来带领电子竞技校队荣获全国奖项四项(一项冠军和三项亚军)、省级奖项一项(一项亚军);曾受邀参加“2021全球电竞运动领袖峰会”进行行业交流;主要负责游戏类专业课程、电子竞技运动训练与理论和电子竞技竞赛规则分析与裁判学课程的教学与研发。
沈舒婷: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教师,国家级教练员,国际裁判员,资深英雄联盟选手,曾多次组织国家和省市赛事级别的各类赛事运营,拥有丰富的赛事组织经验,主要负责电子竞技赛事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与研发。
刘嘉南: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与管理,对电竞产业的发展拥有独特的见解,曾组织过多场电子竞技赛事,拥有丰富的赛事运营经验,主要负责卡牌类游戏课程和电子竞技战术课程的教学与研发。
唐乙铮: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教师,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曾多次参与国内外电子竞技线下宣发以及州被活动,对于电子竞技比赛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扎实的电子竞技实践经验。主要负责卡牌类游戏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教学特色: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坚持以政府政策为主导,以电竞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及电竞产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专业下划分运营管理与电竞教育两大培养方向。同时,结合“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着力打造通识课程模块着重思想教育与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着重专业知识灌输,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着重解放学生思维,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着重学生从业技能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
实践活动: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检验的有效结合,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模式的渠道与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电竞产业中赛事、产品研发、主题活动等优质项目,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主体。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项目中策划、运营、组织、宣传等不同环节的工作,既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是展现学生自身个性与能力的平台与窗口。
2021年12月 我校学生参加游戏产品研发调研活动(中间为索尼娱乐CEO添田武一)
学生成果:
在电竞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了省级、市级和校级赛事共计十余次,在相关赛事中主要承担着赛事策划、赛事运营和赛事执行等方面的工作;另外还参与了电子竞技裁判员培训班的学习并荣获相应国家级证书;通过以上两个方面这也充分体现了电子竞技专业时刻遵循着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电子竞技产业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20年 我校学生参与“全国电子竞技高校赛华西大区总决赛”赛事执行工作
2021年6月 我校学生参与“科成C立方王者荣耀新媒体创客杯” 赛事策划与赛事执行工作
2021年10月 我校学生参与“炉石传说黄金大奖赛”赛事运营工作
2021年10月 我校学生参加“四川省电子竞技裁判员培训班”进行裁判业务培训
2021年11月 我校学生参与“四川省电子竞技联赛”赛事运营及裁判工作
2021年12月 我校学生参与“腾讯TGA冬季总决赛”赛事运营实践活动
就业前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赛事执行专员、赛事商务、俱乐部领队、俱乐部内容运营专员、电竞场馆运营专员、电竞赛事现场执行导演、电竞赛事制作员、电竞赛事主持人和电竞赛事解说等职业。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3474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1287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 智能互联网络技术 大数据与会计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影视动画 电子商务 证券实务 产品艺术设计 影视多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游戏艺术设计 工业机器人技术 大数据与审计 云计算技术应用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影视编导 休闲体育 空中乘务 旅游英语 旅游管理 财富管理 无人机应用技术
北京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4 4 5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2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1 0 0 0 4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7 0 3 0 3 0 0 0 0 0 0 1 1 1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2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2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1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4 14 4 7 4 6 1 4 6 0 2 6 3 3 5 2 6 4 0 1 3 4 5 15 0 0 0 0
四川 20 195 56 107 37 26 14 40 72 29 32 41 28 55 16 18 34 58 22 15 19 10 41 7 6 9 13 23
贵州 0 4 1 5 2 0 0 0 2 0 0 3 1 0 0 0 1 1 1 1 6 0 1 0 0 0 0 1
云南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5 0 4 0 0 0 1 3 0 0 0 0 2 0 0 0 3 0 3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