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

普通本科
阿坝师范学院
毕业生数据

2427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阿坝师范学院创办于1978年,所在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大无畏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学校原址汶川县威州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迁至成都郫县古城、团结两镇和彭州市“一校三区”异地复课,2011年迁址汶川县水磨镇,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831人,其中本科生8572人。在艰苦的办学岁月中,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逐渐孕育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

【办学思路】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实力较强、民族教育特色鲜明、服务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突出、区域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坚持“两评估、两转型”发展战略,实施“1+7”高质量本科建设工程,将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地区师资培养的摇篮、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69.28万㎡,建筑面积24.72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62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1亿元。现有基础性实验室59个、专业实验室87个、实训室86个,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36.01万册,特色书库4个,期刊数据库6个,电子期刊43.27万册。校园网出口总带宽3.4Gbps,覆盖校园信息点10925个。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43人,其中,专任教师494人,生师比为19.53: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12人,高级职称占比30.97%;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405人,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5.63%;“双师双能型”教师174人,占比35.2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阿坝“英才计划”菁英人才3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

【教育教学】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初步构建“一体化、两对接、三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有14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省级“卓越教师”计划2个;省级一流课程、示范课程及特色课程13门;省部级教改项目29项。文科改革成果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并在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作大会交流。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学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申报的《六爱三径:小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校本实施策略》《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独立申报的《转型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4-3-7-3”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学研究】学校确立了教育学、数学2个重点学科,民族学、艺术学2个特色学科。现有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1个,州级专家工作站1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4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37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95篇,SCI/EI/CPCI收录155篇;专利授权32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项。1项成果被国家社科成果要报收录,呈报中央政治局。

【文化传承】学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藏羌非遗艺术保护与传承,以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为牵引,以培养学生懂民族知识、会民族文化艺术技能、有民族情怀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组建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团队,开设《藏羌排舞》《藏族历史与文化艺术》《藏羌文化及文献翻译》等民族文化类课程22门。出版《嘉绒语研究》《羌族释比经典》《羌族石刻文献集成》等著作18部,开发羌族传统体育项目23项。开展藏羌锅庄比赛、岷江魂艺术节等系列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

【社会服务】学校投入经费301.8万元开展凉山支教助力脱贫攻坚,投入经费718.9万元开展校地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学校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嘉奖集体。承接地方横向项目33项,签约经费628万元。2017年与阿坝州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孵化企业92家;近三年企业年均提供就业岗位418个,共创营业额近1.2亿元,贡献税收217.28万元。投入经费292.21万元,与汶川县共建“汶川南部学区教育联盟”,引领汶川基础教育发展。自2017年始,与汶川县政府合作开展“熊猫指数”研究,发布县域居民健康指数与幸福指数,为政府医疗卫生、疾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育人成效】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9月,我校师生被选派到俄罗斯参加中俄文化交流,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普京总统亲切接见。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886项次,其中国家级58项次;考取研究生428名,本科学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超过7%。2022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0.8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我校2021届毕业生的通用能力总体达成度达到93%,育人成效较好。

【社会影响】办学四十余年来,我校培养的学生熟悉民族政策,专业功底扎实,靠得住、留得下、干得好,受到四川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我校校友在阿坝州13个县担任现职县处级领导干部90余人,约占10%;在阿坝州教育行业工作达2500人,约占20%。特别是升本以来,学校应用型办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是全国首批72所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之一、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学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崇德向善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对标竞进”工作经验在全省高校交流。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489名,较2021年提升49位。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音乐学
  • 舞蹈学
  • 音乐表演
  •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本)
  • 小学教育(藏本)
  • 小学教育(五年制藏语文)
  • 小学教育(五年制汉语文)
  • 小学教育(藏汉双语方向)
  • 环境设计
  • 美术学
  • 公共艺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商务
  • 生物科学
  • 地理科学
  • 化学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五年一贯制)
  • 思想政治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英语
  • 网络与新媒体
  • 商务日语
  • 历史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学
  • 体育教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教育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 财务会计教育
  • 数学与应用数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 中外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 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学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音乐 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音乐学分析方法;

3.具有对音乐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 论等的初步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音乐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和声、复调、 曲式、配器;钢琴、视唱练耳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论文或评论写作、田野采风。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舞蹈 史、中外民间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 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本 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舞蹈历史和理论、舞蹈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历史、舞蹈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能力;

3.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技能;

4.了解相关的人文科学和自然学科的知识;

5.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6.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欧美芭蕾舞史、欧美现代舞史、中外传统舞蹈文化、舞蹈鉴 赏与批评、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训练学、舞蹈基础训练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舞蹈理论实践(舞蹈作品赏析、地区文化考察与研究、舞蹈理论研究与创新)、 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 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等不同专业方 向,主要学习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音乐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 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表演学科以及音乐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一门及以上的音乐演奏或演唱技术;

3.具有独立研习、分析音乐作品,并在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对于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音乐表演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分别为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以及 重唱、合唱或重奏、合奏;钢琴、乐理、视唱练耳;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论文写作、和声、 复调、曲式。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并到相关文艺团体和社会参加音乐表演实践以及田野采风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1、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6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在学校取得学位授予资格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主要课程

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装饰材料与预算、建筑设计史、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色彩、设计素描、构成基础、透视学、工程制图、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模型制作、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

4、就业岗位

培养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与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熟练掌握PhotoShop、 Corel DRAW、AutoCAD、3DSMax等平面与三维设计专业软件,具有室内外环境设计方案制作能力、室内外环境设计效果表现能力、室内外环境设计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就业岗位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或研究岗位、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AutoCAD(初级)工程师、家具设计师。

1、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6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在学校取得学位授予资格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主要课程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美术学科教学论 、造型基础、色彩基础、油画基础、设计基础、中国画基础、图形图像软件应用、材料表现与创作、油画表现与创作、国画表现与创作、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创作。

4、就业岗位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与创新创作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国画、油画、藏羌工艺、设计软件(ps、cordrow)等美术类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具有美术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美术编辑、美术宣传策划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美术学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就业岗位为:1、美术教师(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

2、美工(企事业单位)美术编辑、美术宣传策划等

5、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研究生1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教师19人。

美术学专业具有明晰的 “强师重艺,包融互动,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同时高度重视“德高、艺精”的育人思想,强调民族团结教育、感恩奉献教育与职业能力实践教育。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藏羌造型艺术研究方面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现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藏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团队),校级教学团队1个——“美术教育”团队。

6、教学特色

工作室辅助教学一直是本系的教学特色,美术学专业将继续强化工作室制辅助教学模式,深度发掘学生的艺术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室制教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不同专业、不同追求方向的整体布局,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有效的平台,另一方面又为艺术个性的深度开发、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能。美术学现有集产学研于一身的工作室7个——藏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室、藏族祥巴(版画)工作室、羌族纳啵艺术工作室、西画工作室、书画工作室、纤维艺术工作室、雕塑工作室。现有校级非实体性科研机构1个——藏羌造型艺术研究中心。通过课程的建设,现已形成一个适合地区实际,贴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需求,具有鲜明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本专业有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科研所需的大量文献资料可供学生借阅。教学硬件及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校内教学、实训、科研等工作需求。校内外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校内外见习和实习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 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 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 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 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 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 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公共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公共艺术领域内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有关技术;

3.具有相关公共艺术领域内的公共艺术品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相关公共艺术领域内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应用前景、需求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材料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空间形态与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装饰基础、材料与工艺、公共景观与展示设计基 础、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图形处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不同公共艺术品创作手段,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与设计制作。

主要专业实验:按不同公共艺术品创作手段,进行公共艺术品创作的相关材料性能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从事教学的具有双师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和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学制:四年。

三、主干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嵌入式应用开发、计算机网络基础、web开发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基础知识和网站(网店)运营相关知识,具备商务信息处理、网络营 销、网店内容维护与管理、网络交易管理、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等能力,从事网站(网店) 规划与运营及网络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在网站(网店)运营管理、网络客户服务管理、网络信息 编辑等岗位群,从事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店装修、商品采购与销售管理、营销活动策划 与推广、网络客户服务、数据分析应用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强的产品推销和网络沟通能力,能够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3.具备网络信息采集、筛选和编辑能力,能够从事互联网内容建设;

4.具备熟练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零售和外贸活动的能力;

5.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能力:

6.掌握网站(网店)运营管理、商品采购与销售管理、网络交易管理的能力;

7.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网络营销工具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并能够 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效果监测;

8.熟悉互联网产品的运作流程,并具备策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子商务基础(概论)、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站内容编辑、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客 户服务与管理、网络营销、交易管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商品拍摄、图像图片处理、网店装修、市场调研与分析、网络推广、交易管 理、网络客户服务、网站内容编辑、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络创业等实训。

在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子商务师(三级) 客户服务管理师(三级) 网络编辑师(三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电子商务 客户信息服务 市场营销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2.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 培养规格

3.1 标准学制:四年

3.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3.3毕业学分:学生应修满165学分

3.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3.4.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4.2 业务方面

①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②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③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同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④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 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 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 于团队合作。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学基础(36学时)、地质学与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水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 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政治地理学(54学时)、文化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 时)、人口地理学(54学时)、世界地理(54学时)、中国地理(54学时)、地图学(54学时)、遥 感概论(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54学时)、教育学(36学时)、心理学(36学时)、地理教学论 (36学时)。

示例二:地球概论(7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气象与气候学(72学时)、地貌学(54 学时)、水文与水资源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 (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中国地理(108学时)、世界地理(108学时)、地图学(54学 时)、遥感概论(3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6学时)、地理学科教学论(54学时)。

示例三:地质与地貌学(72学时)、地理科学导论(36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54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天文学基础(54学时)、气候与水文 学(72学时)、土壤与植被系统(54学时)、遥感导论(54学时)、计量地理(54学时)、经济地理学 (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54学时)、地理学思想史(36学时)、中国地理(72学时)、世界地理 (72学时)、地理教学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 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综合实习、 专题地图编制、可视化教学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1

专业门类:理学 标准学制:4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 思想政治和德育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2. 业务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3)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

(5)初步掌握化学研究或化学品设计、开发、检验、生产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初步能力。

(6)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

此外,应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 体育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三、毕业及授位要求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5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在学校取得学位授予资格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及实践环节

1.课程设置原则: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中心,以培养能在中等教育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分析、药品分析、工业分析、环境监测和生产的高级技术人员,并为学生能进一步深造为出发点来设置课程。

2.主干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3.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等课程。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和工程训练等,能够满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

(1)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材与教改实验及其研究、现代分析化学仪器实验、工业分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环境监测实验、食品分析实验等。学生除完成课堂必须完成的实验外,还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开放实验,其学分将含在课堂实验的学分中。

(2)课程设计:设置必要的化学工程设计与化工产品开发等教学环节。

(3)实习: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化工见习及化工实习多种方法和途径,完成必要的生产实践、教育教学技能实践环节。

(4)创新与创业训练: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5)毕业论文(设计):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 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学 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 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 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幼儿园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 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概论、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 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 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 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 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政治觉悟高,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过硬的语言技能和较好的综合人文素养,适应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和创新精神,扎根民族地区的高素质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和在文化、旅游等行业从事翻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目标定位

职业面向及目标岗位群:英语教师、翻译或涉外文秘、涉外导游、领队

三、培养要求

(一)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求实创新的精神和专业学科意识;

2、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具备较高的中英文口/笔译能力;

4、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英语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重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5、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6、具有较好的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科学发展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英语教学理论方法,从事英语教学与教研以及教育管理工作;

7、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他等级证书要求

必须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教师资格证书、翻译资格证书、导游证书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1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在学校取得学位授予资格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基础、英语语音理论与实践、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基础理论与应用、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等。

专业代码:050306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动态;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宽领域的人文、社科、电脑、经贸、跨文化交际等知识,能在外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日语实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日语、日语精读、日语语音、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泛读、日语语法、日语翻译、日语写作、外贸日语、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社交礼仪、社会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外经、外贸、旅游、外事等口译、笔译工作以及管理、文秘、经济贸易、公共日语教学等工作。

核心课程介绍

基础日语:商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的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日语精读:商务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进一步地训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的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语音:商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系统性的语音训练培养学生正确、清晰的日语发音,为以后的日语口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听力:商务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以当代听解理论为基础,重视听解的过程,做到“学”与“教”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听解能力。本教程贯穿“听之前”、“听之过程”和“听之后”的主线,在培养学生听解能力的同时,巩固和加深对日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读、写、听、说等日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

日语口语:商务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日语口语,让日语专业学生了解会话的场景,掌握日语的基础句型和词汇,从而可以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使用会话教材,全面系统的学习口语表达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情景对话练习;利用给出的单词和惯用型等进行口头作文;就某一题目作简短发言,逐步提高口语水平。

日语语法:商务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日语实用语法为主要内容,系统讲解和重点讲解相结合。通过学习日语语法,让日语专业学生掌握日语的基础语法知识,使学生对日语的语法体系和语法特点有所了解,增强日语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对日语语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得到一种系统的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日语基础,提高日语的正确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日语翻译:商务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能运用翻译的基础理论,初步熟悉中日两种语言的对比,基本掌握翻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课程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了解并能运用翻译的基础理论,能翻译一般难度的日语文章及浅显的文学原著。要求译文语言通顺流畅,忠实原著。提高日语的正确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日语写作:商务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问题的文章及论文的写作方法。此外,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文章的思想内同、组织结构和日语语言的正确使用入手,逐渐把写作重点转移到行文的流畅和文章的内涵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通过日语写作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语语言的特、文化、习惯,掌握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写法。能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杜绝抄袭现象。注意书写格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迹清晰。

旅游日语:商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已经基本掌握基础语法,并熟记大量单词的三年级学生为对象。介绍导游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开展业务所必须的各种知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为有意从事旅游工作的学生提供必须的基础知识。

外贸日语:商务日语专业二、三年级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日语语言知识,又具有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外贸函电:商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本课程以已经基本掌握基础语法,并熟记大量单词的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写作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日语书面交流的能力。考虑日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具体需要,同时兼顾社会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本课程主要以商务信函的写作为主进行展开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 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 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 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

5.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职教师资)本科人才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和技术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和能在电子信息相关领域从事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或管理工作的、有较强适应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一)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和适应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5、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6、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书写考试合格;

7、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8、熟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充分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 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5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在学校取得学位授予资格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能训练、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信息学科专业教学法、职业教育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掌握电气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电能发、输、配、用和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监测、试验和电气电子设备生产等工程技术工作的、有较强适应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电力行业的发电、送电、配电、供电等企业从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监测、施工等工程技术工作;也可以到大型企事业等用电单位从事用电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监测等工程技术工作;或到电气设备生产、制造单位从事电气设备的设计、生产、维修、销售等工程技术工作。学生可以参加国家公务招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或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教师,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将来从事高等教育或科学研究等工作。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掌握电气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电能发、输、配、用和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监测、试验和电气电子设备生产等工程技术工作的、有较强适应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电力行业的发电、送电、配电、供电等企业从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监测、施工等工程技术工作;也可以到大型企事业等用电单位从事用电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监测等工程技术工作;或到电气设备生产、制造单位从事电气设备的设计、生产、维修、销售等工程技术工作。学生可以参加国家公务招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或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教师,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将来从事高等教育或科学研究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 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 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 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 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系列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 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到社会体 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3.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6.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 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康复等实验系列。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胜任学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体育人才。1、学制:学制:2-5年,标准学制为全日制专科三年。

2、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关课程,最低毕业学分为130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

六、主干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学概论、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网球、体育舞蹈

七、主要实践与教学环节

(一)实践性环节: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育试讲与见习、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等。

(二)教育见习与实习

1、见习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到中小学进行专业见习,并由见习单位出具见习成绩;试讲和见习时间不低于2个月,在教材教法课程中计入成绩。

实习

校内实习:体育教育校内实习以《体育模拟教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两门课程为载体实施。

校外实习:专业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实习单位和学校共同出具成绩,实习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120213T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会计模拟、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教育的基础知识,受到相应学科的技能训练,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2.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从事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教育和与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专长和能力。

一、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愿意扎根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以及能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准确计算的能力、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学制:四年。

三、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大学物理B、抽象代数、计算方法、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及SAS实现、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初等数学研究、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内教育教学机构、学校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金融技术部门等单位,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类、信息类专业研究生。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17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252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汉语言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 历史学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物理学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教育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音乐学 舞蹈学 音乐表演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本) 小学教育(藏本) 小学教育(五年制藏语文) 小学教育(五年制汉语文) 小学教育(藏汉双语方向) 环境设计 美术学 公共艺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商务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化学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五年一贯制) 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 商务日语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