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11院校 双一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毕业生数据

8006

2024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2018年12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东营校区调整为东营科教园区,办学主校区调整到青岛。

学校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发展形成了“两校区一园区”(青岛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以及东营科教园区)的办学格局。青岛两校区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滨之城,享有极高美誉的青岛,东营科教园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态之城、石油之城——山东东营,“两校区一园区”均位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同时青岛两校区还处于2014年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9个本科招生专业,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

学校教育体系完备,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900人、研究生9400余人,留学生97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品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从广大校友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30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自国家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7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329人。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5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5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1个。

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6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百余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校近70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正向着“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建筑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安全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程管理
  • 材料物理
  • 市场营销
  • 材料化学
  • 会计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音乐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科实验班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音乐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材料类
  • 通信工程
  • 地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经济学
  • 电信类
  • 自动化
  • 法学
  • 化工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汉语言文学
  • 人工智能类
  • 软件工程
  • 英语
  • 石油工程类
  • 物联网工程
  • 俄语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土木工程
  • 应用物理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化学
  • 测绘工程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地理信息科学
  • 能源化学工程
  • 地球物理学
  • 化工安全工程
  • 地质学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工程力学
  • 资源勘查工程
  • 机械工程
  • 石油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油气储运工程
  • 海洋油气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工业设计
  • 环境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环保设备工程
  • 车辆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艺术、社会科学基础,系统掌握各种建筑技术、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以及相关经济、法规知识,并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

Q1: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培养可适应智能制造新兴工程领域未来科技发展形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机械、计算机与电子、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国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以及自主学习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和优化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发、运行管理以及系统构架规划与实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Q2: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基础、智能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制造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设计、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Q3:学习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大学生应对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计算机与电子、控制和人工智能等知识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自主钻研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Q4: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面向产业和技术升级需求,涉及到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基础知识,注重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机器人等技术的融合,学习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比较有挑战性。
Q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理解误区?
智能制造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和关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在制造业的综合运用,包含诸多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远远超出了社会上对智能制造工程狭义概念的认识。
我校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面向智能制造新兴工程领域未来科技发展形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重点建设专业,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享师资力量和实验技术手段,具有深厚的专业建设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底蕴,而并非一个没有基础的新专业。
Q6: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智能制造相关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以及智能信息等相关问题。
Q7: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主要面向石油石化、工程装备、电子、汽车等行业领域的厂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本专业培养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到油气、化工行业及政府安全监督部门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或安全评价工作,也可从事应急管理、风险控制、灾害预防和保险等工作,或到科研院所、学校从事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及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领域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了解石油化工领域相关知识,具有测控仪器、测控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等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 能够在生产、科研及其它相关部门,尤其是在石油石化相关企业,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扎实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类组织中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实施,从事信息资源挖掘、分析和利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石油石化、机械、汽车、船舶、海洋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热处理、材料表面改性与失效分析、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新材料开发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可成长为生产、科研与工程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者。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材料科学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现代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同时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设置材料腐蚀与防护和新能源材料两个专业方向。通过学习学生可掌握材料设计、制备与合成的能力,毕业后可在材料腐蚀与防护、新能源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有较强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掌握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且能够综合运用营销策略、市场调研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材料科学、化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后从事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材料应用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置高分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审计、成本管理等业务流程及实务操作,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 中外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 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学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音乐 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音乐学分析方法;

3.具有对音乐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 论等的初步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音乐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和声、复调、 曲式、配器;钢琴、视唱练耳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论文或评论写作、田野采风。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能源动力领域必需的工程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能源与动力、制冷与暖通、石油和石化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50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相近专业: 核物理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反应堆工程专业 风能与动力工程 南昌大学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光伏材料专业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系统知识,具有电力系统、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可以在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各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生产过程的运行与控制、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将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子信息系统的前沿设计理念,可在信息与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电子信息相关的管理岗位的从事行政、市场及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信息与通信领域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与环境意识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信息与通信相关行业内网络、系统、设备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毕业后可以在电子信息行业、电信运营部门、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射频设计、信号处理、移动互联、网络优化、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生产、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光电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光电系统与工程和光电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工程、光通信、信息与图像处理、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LED绿色照明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

依托学校的区位优势、能源优势、工科优势,经济学专业致力于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数理统计和计量模型运用能力、良好的经济活动分析能力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基本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能源经济的相关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在生产、科研及其它相关部门,尤其是在石油石化及相关企业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实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立法、司法、执法、法律咨询与服务、以及法学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法制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系统掌握数理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够在信息技术行业、科研机构、政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工程相关的研究、开发或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或者出国深造。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与影像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新媒介环境下,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与影像运用、文化宣传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信息与软件领域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工程实践和终身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毕业后能从事信息与软件相关行业的软件系统规划、设计、实现、测试、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开发、运行管理等岗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较强的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必要的石油、石化及外贸相关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翻译、外事外贸、基础语言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特色型、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毕业生既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服务、文化交流、文秘等工作,又可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语言教学、管理和基础研究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本构架、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标识、感知、信息和处理传输等技术环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毕业后能够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类相关专业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毕业生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比例为50%左右,全部为双一流高校。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俄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熟练俄语语言技能、较强第二外语(英)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石油、石化及外贸相关知识,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外事、外贸、翻译、俄语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特色俄语人才。

专业代码:0809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数学和统计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技巧,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学校、研究所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任职,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设置应用数学和应用统计两个专业方向。学生通过毕业后五年左右的实质性锻炼,成长为教育、科研、金融证券等公司的骨干。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设置数据科学与科学计算、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等信息科学领域以及数值计算、图像处理等计算科学领域及其它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铁路、隧道等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造价以及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置核物理方法与技术和油气物理方法与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应用物理学科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适合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各类燃气的工业及民用输配系统、暖通系统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数学、物理、生物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系统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跟踪化学发展前沿,具有在本专业领域和学科交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设置化学和能源化学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环境和生物化学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测绘方法与技能,接受必要的工程训练,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测绘、国土资源、城市规划、交通、水利、电力、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石油、海洋等行业从事测绘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智慧城市、数字行业等应用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化学工程基础,系统掌握石油化学、油田化学、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专门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石油、石化和精细化工行业及其它与化学化工相关领域的生产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工艺和产品开发、分析测试、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化学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化工、能源、轻工、安全、环保和军工等部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相关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或安全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是我国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接受必要的工程训练,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水利、交通、环境、电力、石油、海洋、市政等行业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软件技术开发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能源化学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化工、能源、轻工、安全、环保和军工等部门,尤其是在煤化工、生物能源化工等能源化工相关部门从事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转化、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或安全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可在油气资源探测、矿产资源开发、地震研究、城市工程物探和环境地球物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理论和应用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按照国家新工科建设理念,是国内首个基于国家安全生产发展战略而建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平台,以“知工艺、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标准,培养具有化工安全复合型能力的国家行业急需人才。面向能源领域,兼顾其他行业领域中的安全生产技术需求,在夯实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以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新技术为引导,以安全理念为提升,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安全仪表、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从事化工安全相关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石油、化工、轻工、医药等行业的安全生产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地质学基本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地质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可从事与基础地质、资源地质、海洋地质等方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生产实践、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基础 知识,重点掌握地震法、电与电磁法、重力法、磁法、测井、化探、遥感地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 根据不同勘查目的的需要进行数据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地质解释及信息服务,培养能在工程 建设、资源和能源勘探、环境评价以及地质减灾防灾等领域从事相关勘查工程技术方法和设备的 研发、信息服务、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勘查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求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计算机、地质学等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系统学习勘查地球物理(简称物探)、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遥感地质等方面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进行地 球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地质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 和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计算机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地震法、电与电磁法、重力法、磁法、测井、化探、遥感地质的原理、方法与技术;

4.接受到良好的勘查技术的工程训练,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各种地 质勘查的需要优选工作方法和设计工作方案,具有进行物探、化探及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地 质解释的实际工作能力;

5.了解国内外资源勘查与工程勘察新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 查询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6.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在本专业及相关 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交流、竞争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地质学基础、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场论基础、地震勘探、电与电磁法勘探、重 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物探、地球化学勘探原理与方法、遥感原理与地质应用。前3个核心知 识领域构成本专业的专业基础,后7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专业理论知识,涵盖每种方法的原理、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解释。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120学时)、地球物理场论(9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基础(48学时)、放 射性与地热勘探(64学时)、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48学时)、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48学时)、地 震勘探原理与方法(48学时)、钻井地球物理原理与方法(48学时)、近代物理实验(48学时)、电 子技术(80学时)、重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时)、钻井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 时)、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时)、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时)、工程与环境地球 物理(48学时)。

示例二:地球物理学概论(40学时)、普通地质学(48学时)、测量学(40学时)、矿物岩石学 (48学时)、构造地质学(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弹性波理论基础(48学时)、电磁场 理论(32学时)、位场理论(32学时)、遥感导论(40学时)、重力勘探(32学时)、磁法勘探(32学 时)、电法勘探原理(40学时)、地震勘探原理(40学时)、地球物理勘探实验(24学时)、重磁资料 处理与解释(32学时)、电法资料处理与解释(40学时)、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56学时)、地震勘 探资料解释(32学时)、地球物理测井(56学时)、遥感导论(40学时)。

示例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7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6学时)、信号分析与处理(72学 时)、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64学时)、沉积岩与沉积相(48学时)、弹性力学(40学时)、地震勘探 原理(60学时)、地球物理测井概论(64学时)、重力和磁法和电法物探(32学时)、地震波动力学 (56学时)、地震资料数字处理(64学时)、油藏地球物理(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室内教学实验、野外地质基础实习、野外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 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地球物理仪器认识与操作类实验、岩土物性测定类实验、岩石标本认识类实 验、典型地质体正演模拟类实验、物化探与遥感地质数据采集、处理方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与计算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人才。升学比例高,近几年毕业生读研或出国深造的比例达到50%;就业面向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工程领域从事结构设计、分析计算、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备资源勘查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及工程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并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本专业依托“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欢迎俄语考生报考。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及智能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工程、计算机、电子和控制等技术知识,从事自动化、智能化机电系统,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研发及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等知识基础以及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师必需的工程训练经历,具有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去向主要是进一步深造,或就业于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以及与石油工业相关的企业与科研部门等。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国际视野,能独立从事机械工程特别是石油工程装备领域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现代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从事陆上及海上油气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营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和海洋工程等应用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海洋油气工程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结合海洋油气工程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去向主要是进一步深造,或就业于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以及与海洋石油相关的企业与科研部门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优良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石油、石化以及航空、航天、船舶、汽车、机械等相关行业,从事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材料成型工程设计、材料结构分析与研究、产品质量检测与评定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可成长为生产、科研与工程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者。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知识基础以及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了解海洋油气开采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师必须的工程训练经历,具有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去向主要是进一步深造,或就业于与船舶修造、海洋石油工程等相关的企业与部门等。

本专业是工程设计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新兴设计学科,培养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美学知识、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工业设计人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业设计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毕业生能够在工业设计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产品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用户体验研究和数字媒体设计等相关工作,通过5年时间成长为工业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规划设计、环境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生产、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本专业是适应现代过程工业发展而设置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从事过程装备及控制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石油、化工、电力、医药、环保、军工、劳动安全等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前身为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石油、石化特色鲜明,是我国能源、化工等行业中过程装备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专业人才培养居于国内前列,享有较高声誉。

本专业是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面向国家能源、化工等领域中的清洁生产过程,兼顾其他一般行业领域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及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环保设备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石油、化工、轻工、医药、电力、冶金等行业的清洁生产、环保治理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居于国内同类专业前列,享有较高声誉。

本专业主要学习通用车辆与石油特种车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培养具备扎实的车辆工程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够从事车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024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530    研究生毕业人数:2814    本科毕业人数:4662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4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音乐 音乐学 电信类 人工智能类 化工类 材料类 机械类 智能制造工程 地学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地质学 石油工程类 地球物理学 俄语 化工安全工程 化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油气工程 材料物理 测绘工程 工程力学 工业设计 环境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 机械工程 建筑学 能源化学工程 市场营销 工程管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汉语言文学 环保设备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英语 应用物理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资源勘查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法学 安全工程 理科实验班 测控技术与仪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经济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软件工程 通信工程 应用化学 车辆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会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油气储运工程 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石油工程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