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985院校 211院校 双一流
同济大学
毕业生数据

8376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同济的100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100年;

同济的100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100年。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5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德文医学堂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9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71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国内首批标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遥感空间信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国产化智能温室、新能源汽车研发、城市污水处理、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564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2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10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和临港、张江等研究基地,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7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7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36人,硕士研究生11288人,博士研究生7668人。另有国际学生3160人。拥有专任教师281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6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50人次,“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5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10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医学试验班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机械类
  • 理科试验班
  • 技术科学试验班
  • 康复物理治疗
  • 护理学
  • 人文科学试验班
  • 理科实验班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工科试验班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少数民族预科班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为顺应“健康中国”战略和 “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医疗服务理念,同济大学医学院于2014年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依托学院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依托附属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优质的临床教学基地,优化整合各附属医院高水平师资和实践基地,共同致力于卓越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目前本专业已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专业认证。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扎实康复治疗专业知识及康复治疗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发展成为兼备“五术”综合素养和能力,独立从事康复治疗并能够引领康复治疗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康复医学人才。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制四年:第1年为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2-3年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第4年进行临床实习轮转。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学学习的同时,将强化人文素养、早期临床和早期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注重医工交叉培养,并择优到国外知名医学院校短期临床或科研轮转。四年达到毕业要求者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综合医院、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养老中心和高水平运动队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及其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两届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就业升学率达到100%,其中56%的学生进入三级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临床工作,26%的学生选择境外高校攻读物理治疗临床博士学位或物理治疗硕士学位,18%的学生选择本校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护理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发展成为兼备“五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护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卓越护理人才。
护理学专业学制四年:第1年为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2-3年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第4年进行临床实习轮转。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学习的同时,将强化人文素养、早期临床和创新能力培养,可择优到国外知名医学院校短期临床或科研轮转。四年末达到毕业要求者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到各级医疗护理机构从事护理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或继续在国内外医学院校深造。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剖析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哲学、法学、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领导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基础,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中外社会文化思潮,能够胜任党政机关、科研院校和其它企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党政杰出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德、康、能、智、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宽口径、多选修的课程平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选择性的发展空间。
科研实力
学院在“注重现实社会、注重理论深度、注重国际视野”的学科建设指向下,设有“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陈云研究基地”、“循环经济研究所”,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高校思政课建设战略等问题的研究。学院成立以来,我院各位老师致力于学术前沿,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重大课题,30 多项国家和教育部、上海市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和学术影响力。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 教授17人, 副教授18人; 博士生导师19人, 硕士生导师28人。学院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年度影响力人物4人, 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人才4人, 教育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1人,上海市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 上海市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4人。
国际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分重视与国际接轨,开拓学生视野。学院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基尔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等都有密切的学术交流。
境外交流和深造学校
美国爱荷华大学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
法国图卢兹政治学院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
有加拿大女王大学
未来发展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属于国家紧缺人才,就业市场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宽广,可到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党务、宣传工作或思想政治工作;可在报社、期刊社、电台、电视台等机构从事文字工作;可到大中小学从事德育工作;可以继续深造。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含继续深造)保持在100%,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年毕业生部分就业单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组织部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
招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崇左市委组织部
重庆巴城区委党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5410    本科毕业人数:2966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经济管理试验班 机械类 工科试验班 医学试验班 社会科学试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 理科试验班 技术科学试验班 护理学 康复物理治疗 理科实验班 马克思主义理论 少数民族预科班
北京 3 6 9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4 7 42 3 4 5 0 0 0 0 0 0 0
河北 8 4 87 7 0 0 10 26 0 0 0 0 0
山西 6 0 96 0 3 5 10 0 0 0 0 0 0
内蒙古 3 3 28 0 4 10 2 0 0 0 0 0 0
辽宁 5 9 49 0 4 9 0 12 0 0 0 0 0
吉林 5 8 63 5 0 4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6 6 61 3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17 0 83 0 5 41 0 0 23 33 0 0 0
江苏 11 5 72 7 4 10 10 14 0 0 0 0 0
浙江 11 0 95 0 0 10 0 0 0 0 0 0 0
安徽 9 6 118 0 4 10 10 0 0 0 0 0 0
福建 7 6 72 0 4 4 11 22 0 0 0 0 0
江西 9 6 83 0 4 10 30 0 0 0 0 0 0
山东 8 0 105 0 4 5 0 0 0 0 15 0 0
河南 9 8 96 0 4 10 10 0 0 0 0 0 0
湖北 4 5 36 0 0 4 0 14 0 0 0 0 0
湖南 8 8 65 0 5 9 0 18 0 0 0 0 0
广东 6 6 58 4 3 6 0 18 0 0 0 0 0
广西 9 8 102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3 0 16 0 0 4 0 0 0 0 0 0 0
重庆 5 3 53 0 5 10 0 13 0 0 0 2 0
四川 13 7 118 0 5 12 0 0 0 0 0 0 0
贵州 5 0 84 0 4 9 0 0 0 0 0 0 0
云南 4 5 65 5 5 11 0 0 0 0 0 0 6
西藏 0 0 6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3 4 45 11 5 9 0 0 0 0 0 3 0
甘肃 8 5 76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1 0 13 4 3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21 3 0 0 5 0 0 0 0 0 2
新疆 5 4 59 0 3 6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