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普通本科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毕业生数据

3872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坐落在“中共创建第一城”——山西省阳泉市,前身是建于1984年的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阳泉煤炭专科学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学院是山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院校,山西省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培育院校,教育部校企合作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62人。校园占地面积78.42万平方米(1176.26亩),建筑面积32.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9.3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27.86万元。设有矿业工程系、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与竞训部、继续教育部、工程训练中心、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等16个教学业务部门。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突出协同融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03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44人、高级职称教师16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三晋英才”7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5名,山西省教学名师7名。

学院坚持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对接新兴产业集群,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突出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的核心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以质量监控为保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构建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开设本科专业34个,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获批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育人协同中心1个。

学院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聚焦“六新”突破,坚持产教融合培师、产学结合育人、校企合作保障,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创”五元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华阳集团、晋能集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65个。与华阳集团共建校内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与晋能集团华鑫电气公司共建校内教学实习工厂;与北京中关村智酷公司共建山工智泉双创学院;与华阳集团等13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电信等12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135个,获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联合实验室1个,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升本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4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项目1项,省级项目271项,其中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绿色发展基金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595篇,SCI、EI收录77篇;授权专利316项;出版著作108部,教材69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学院秉承“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校训,以“太行精神”培根铸魂,以“工匠精神”启智润心,形成了“涅石传承、匠心筑梦”的办学特色。坚持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坚持OBE教育理念,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位于全省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项目负责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国老区妇女创新创业标兵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

学院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高等学校“文明标兵单位”,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山西省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阳泉市“省校合作先进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2022年以来,学院获评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山西省首批省级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山西省省级众创空间,机器人科普基地,中国煤炭学会认定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

面向未来,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加快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自动化
  • 财务管理
  • 投资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物联网工程
  • 电子商务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包装工程
  • 工业设计
  • 采矿工程
  • 安全工程
  • 矿物加工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工程
  • 智能制造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价
  • 交通工程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测绘工程
  • 地质工程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理信息科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学、电子学、自动化基本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获得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电气控制、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训练,具有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同时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

就业面向: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自动化生产企业、高等院校与研究所、海关、航空航天等事业单位、电力、建筑、钢铁、环保、铁路系统和政府机关等。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以上,其中考研率达 15%,并继续呈上升趋势。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获得财务管理实践能力训练并具备相应的技能,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财务管理模拟实验(ERP沙盘)、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财务管理综合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第二课堂实践、毕业论文等。

就业面向: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的财务部门,金融、保险机构、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教学科研单位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投资知识和投资理论,具备专业投资技能,专业理财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决策、管理协作能力的应用型投资管理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学基础、计量经济学、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估、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互联网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模拟证券期货交易、互联网金融模拟投资、学年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面向: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资金运作、投资等相关工作;政府部门从事投融资管理;也可选择继续攻读经济金融类专业的研究生。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获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基础扎实、主动学习、系统思考,具有“互联网+”(WEB前端)应用、移动互联(Android)、JAVA企业级应用的开发、维护和单元测试能力,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计算机人才。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C++、大型数据库开发、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一起,进行专业共建、创办实习实训基地。采用“3+1”模式的合作办学机制。建成山西省首家校企联合办学的省级示范性专业,共同打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创新型集“产、学、研、训”四位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IT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范围内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典范。为学生提供与本专业对口的、更多和更高层次的就业及创业机会。

就业面向:本专业40%左右学生进行研究生学习,50%的学生服务面向生产一线的信息化管理与监控系统的研发与维护,面向“互联网+”行业的研发,面向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有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门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大数据科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以统计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中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手段,吸纳了统计学专业基础性课程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技能性课程,落脚于各行各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大数据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技术,包括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统计、大数据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数据建模、高效分析与处理、统计学推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领域中大数据的了解,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企业、事业、政府、社会组织等部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及大数据系统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值分析、离散数学、大数据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JAVA)、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挖掘与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及R语言建模、算法分析与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应用软件与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面向: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互联网公司、广播/电视台,各大银行、电信、电力、交通等企事业单位,政府、信息产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研发等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专业代码:0809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和信息经济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素质,在制造、零售、服务等各类企业从事网络环境下数据分析与决策、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等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电子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网络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网络营销设计、大数据分析设计、物联网设计、综合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第二课堂实践、毕业论文等。

就业面向: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部门、网络公司、网络营销部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资源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领地的扩展和进入,是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科学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2012年经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环境经济”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合并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该专业为教育部特设专业。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该专业包含资源与循环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分析两个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作为交叉学科融合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既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学科,也不同于传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它是在经济学学科的基础上,将三者的特色融为一体,培养的学生具有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质强、综合素质高等特征。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富有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级政府、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农林牧渔各业和各类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胜任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与政策、人类资源环境问题、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就业方向及升学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及发展规划部门从事相应工作,也可在环保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这一专业的人才专业综合性强,涉及工作领域广,可选择工作岗位较多,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经济学类研究生,就业前景很好,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较大。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系统掌握包装与印刷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印刷工艺、图文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强就业创业能力和较强实践创新精神,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与印刷企业、广告行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设计、印刷与加工、图文艺术设计、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包装材料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视觉艺术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包装工艺学、包装应用力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设计、包装工艺学实验、包装工程专业实践、包装材料学实验、包装材料成型与制备技术实验、包装结构设计实验、包装印刷技术实验、运输包装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包装与印刷、设计与文化创意、广告、商品生产、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教学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领域及行业,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数字图文设计、排版印刷、包装及印刷管理、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对外贸易、商检及海关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 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 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 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 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适当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 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上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 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艺术素养;

2.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 趋势;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设计表现、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数字及实体模型制作、可持续设计、服务 模式及商业模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4.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互联网、多 媒体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在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6.熟悉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7.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

8.具有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4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的基本原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表达;理论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历史与理论、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管理;技术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 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的安全性;实践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实践。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48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64学时)、设计心理学(32学时)、设计程序与方法(48学时)、设计快速表现(48学 时)、材料成型与工艺(40学时)、产品形态设计(48学时)、结构设计(64学时)、系统设计(48 学时)、设计管理(32学时)、设计研究基础(32学时)、产品开发设计(48学时)、专题设计(48 学时)。

示例二: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32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工 业设计(64学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120学时)、综合设计表达(64学时)、材料与工艺(40 学时)、产品系统设计(120学时)、设计美学(32学时)、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64学时)、设计管 理(40学时)、产品开发设计(120学时)、专题设计(120学时)。

示例三:设计心理学(40学时)、人机工程学(60学时)、工业设计史(80学时)、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80学时)、材料与技术(240学时)、综合构造(80学时)、专业绘画(80学时)、专业 方向设计(80学时)、社会实践1(传统文化与设计)(60学时)、社会实践2(现代工业与设计) (60学时)、专题设计(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计基础实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模型及样机制作、影像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矿床(煤、金属及非金属)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 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安全工程、矿山经营与管理 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矿山地质、岩体力学、采矿原理与开采设计、矿山安全工程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接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矿山规划与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 矿山安全技术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的品质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采矿工程工作必需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扎实的矿山开采方法与技术、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山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 等技术,了解固体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 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利用、安全生产和矿山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以及 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6.掌握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现代信息获取 与加工处理以及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7.具备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环境适应以及 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8.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地质学、工程力学、测量学、采矿学爆破工程、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井巷工 程、采掘机械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理论力学B(64学时)、材料力学B(64学时)、流体力学(32学时)、工程测量(48学 时)、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40学时)、岩体力学(48学时)、金属矿床地下开采(72学时)、凿岩爆 破工程(56学时)、井巷与隧道工程(40学时)、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48学时)、露天采矿技术 (40学时)。

示例二:工程力学A(l)(72学时)、工程力学A(2)(80学时)、测量学A(32学时)、流体力 学及流体机械(32学时)、煤矿地质学(56学时)、矿山岩体力学(40学时)、采矿学(80学时)、采 矿系统工程(40学时)、井巷施工技术(32学时)、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或边坡稳定)(48或40 学时)、矿井通风与安全(或露天采矿工艺)(56或40学时)、采掘机械(或露天矿用设备)(32或 48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测量学(32学时)、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36学时)、矿山地质学(60学时)、岩体力学(48学时)、煤矿开采学(80学时)、矿山压力与岩层 控制(48学时)、矿井通风与安全(48学时)、井巷工程(40学时)、非煤矿床开采(30学时)、采掘 机械(48学时)、矿井特殊开采(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实习,金工实习,采矿认识、生产及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 操作,课程设计(机械零件、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等),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各类专业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安全健康理念、团队合作意识、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在公共安全、矿山、建筑、化工、消防、机械、电力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分析与设计、管理与评价、检测与监控、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等工作,获得安全技术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通风学、安全法学、燃烧爆炸学、职业危害与防治、安全检测与监控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思政实践、课程设计、事故调查与分析实践、煤矿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燃烧爆炸学实验、安全检测与监控实验、通风学实验、矿山安全学实验等。

就业面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矿山、建筑、化工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分析与设计、管理与评价、检测与监控、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矿产资源分离提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生产工艺与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矿物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工艺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矿物加工、粉体加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矿物加工学、试验研究方法、选矿厂设计、矿物岩石学与煤化学、矿物加工机械、电气设备及自动化、选矿厂管理、选矿机械设计基础、过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矿物加工企事业单位、选矿设计研究单位,从事矿物分选及加工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研制、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以上。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与制造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具有微计算机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获得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开发、组织、管理,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现代工程测试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机器人原理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操作、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毕业设计、军训以及各类课外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电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与制造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维修及故障诊断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新工科背景下设立的新型专业,是工业4.0时代,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机器人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加持下,传统制造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产物,契合我国未来产业升级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重大需求。主要培养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智能工厂、智能装备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以先进制造及行业需求为导向,瞄准“中国制造高端装备”的国家战略,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以工程教育改革为抓手,依托学科省级教学及科研平台,以科技竞赛及校企合作为驱动力,强化工程实践环节,注重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成为具备智能装备核心技术(煤机装备高端制造方向)和智能控制为特色的优势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机械工程、电气控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全球视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从事新一代制造业智能产品、装备、生产线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并能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化技术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行业拔尖领军人才高端领军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与精密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精密传动与智能设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数字化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的感知与决策、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生产系统智能化技术等。

科研成就:近三年以来,本专业专任教师主持承担省厅级以上的科研立项项目3项,专业教师参加科研项目的比例为100%;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EI收录2篇,核心刊物论文12篇;获得省级科研奖项2项,市级科研奖项2项;获得8项国家专利。

就业方向及升学:毕业生以服务智能制造产业、高端装备产业需求为导向,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事业、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产线规划与设计、系统集成与运维、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从事土建类的规划、勘测、土建和矿业工程的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要求获得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岗位证书;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锻炼和继续学习,通过国家考试,可取得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或结构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而成为注册工程(建造)师。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砼结构、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建筑施工、井巷工程、路基路面、桥梁设计、房屋建筑学等主要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设计、主干课程相关实验、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路桥施工、监理等企业做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在各种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交通或市政机关、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从事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系列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熟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领域的知识体系,了解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策划、管理和实务运作、建设项目投资与造价管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锻炼和继续学习,通过国家考试,可取得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主要课程: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工程估价、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房建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国家、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也可在工程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房地产估价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资产评估公司、质量监督部门从事咨询、招投标、概预算、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在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规划与实施,也可在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的研究和教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有关产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具有建设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并受到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初步训练,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人才。

毕业生面向施工企业、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代理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建设单位、行政监管机关和工程设计部门等较宽范围就业。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设法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结构、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建筑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安装工程估价、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装饰工程估价。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安装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市政(园林)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公路(仿古)工程估价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地下工程科学的理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地铁、地下城、地下厂房、地下综合管廊、井隧工程、矿山建设及国防工程等领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开发利用能力,获得地下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混凝土结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井巷工程、地下工程项目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面向:煤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从事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等方面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工作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课程相关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企业从事生产岗位操作、技术管理、技术改造、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参与新产品试制与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在建材设计、建筑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规划、管理、标准、监督、检测、技术咨询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教研平台: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先进高温功能材料阳泉市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宽阔视野,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技术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物理化学、统计物理、冶金工程概述、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课程相关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范围:主要面向材料加工制备、粉末冶金、硬质合金与超硬材料、陶瓷材料、新型电工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生产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能力,获得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数字测图原理,控制测量学,矿山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测量平差,地理信息系统, GPS测量原理,摄影测量与遥感。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测设坡度和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其他测绘等实践。

就业面向: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及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岩土钻掘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普通测量学、矿物岩石学、数字化测图、遥感原理及应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古生物与地层学、工程力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基础、岩体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勘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构造地质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课程设计、地质工程设计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数字测图实习、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野外实习、地质填图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地矿局、煤田地质局、有色地勘局、建设局、交通局、铁路公司等机构及其下属单位。主要从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地质灾害调查及预警预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岩土工程勘察;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获得在资源和能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评价以及地质减灾防灾等领域从事相关勘查工程技术方法和信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普通测量学、构造地质学、弹性波理论基础、古生物地层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重磁勘探及资料解释、电法勘探及资料解释、地震勘探及资料解释、地球物理测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重磁勘探及资料解释课程设计、电法勘探及资料解释课程设计、地震勘探及资料解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数字测图实习、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野外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可从事建筑、水利、公路、铁路、石油、煤层气等的勘查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勘察、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城建、规划、资源、环境、交通、房产、土地、测绘等领域从事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能从事教学工作;或能在科研机构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的生产、整理、更新和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GIS算法基础、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学基础、遥感原理与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测量综合实习、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处理实习、GPS测量实习、GIS软件与应用教学实习、空间分析教学实习、地理综合实习、数据库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可在各省、市、县的自然资源、交通物流,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灾害监测、地矿能源、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另外,数据处理公司,测量公司,商业分析行业及房地产公司也需要地理信息科学的从业人员。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遥感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能在测绘、国土、国防、林业、农业、海洋、资源、环境、交通和规划等领域从事传感 器的集成与设计、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 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传感器原理、遥感对地观测机理、遥感数据分析处理和 遥感技术应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遥感传感器集成、遥感野外数据采集、遥感影像判读 与解译、遥感专题制图、航空航天测绘、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遥感应用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基 本训练,掌握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地形测绘、专题信息提取及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数学、物理、地理、电子、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 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集成、遥感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的应用等 技术; 3.具有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 务的初步能力; 4.熟悉测绘、遥感、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等领域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 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具有 一定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部分构成。通识教育 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 含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验与实践训练等,涵盖物体几何与辐射特性、电磁波及其大气 传输、卫星轨道与遥感平台、传感器成像机理、影像获取与传输、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地理空间 信息等核心知识领域;综合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社情国情教育,通过开展各种 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5学时)、遥感物理基础(36学时)、摄影测量基础(72学 时)、数字图像处理(45学时)、遥感原理与应用(54学时)、遥感图像解译(36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5学时)、GPS原理及其应用(45学时)、航空与航天数据获取(45学时);成像传感器原 理(72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5学时);数字摄影测量(72学时)、近景摄影 测量(45学时)、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36学时);空间数据库(54学时)、空间分析(45学 时)、网络GIS(54学时)。 示例二:地图学(56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0学时)、摄影测量学(40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8学时)、遥感解译与制图(32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40学时)、数字摄影测量(24 学时)、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40学时)、微波遥感(40学时)、普通地质学(32学时)、自然地 理与地质学(40学时)、地质遥感(32学时)、国土资源遥感(32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8学时)。 示例三:遥感原理与方法(54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36 学时)、数字摄影测量(45学时)、GIS原理(45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5学时)、大气物理与大 气探测(45学时)、地学数理方法(45学时)、人文地理(45学时)、自然地理(45学时)、遥感地学 分析(36学时)、大气遥感(45学时)、雷达与卫星气象学(45学时)、3S气象应用(3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学综合实习、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习、传感器原理课程实习、遥感 影像判读与解译实习、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定量遥感基础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实 习、遥感专题图制作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能力:地物光谱及相关数据的野外采集、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航空航天 测绘产品生产、遥感应用综合实践设计与实现、生产项目设计与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获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矿山供电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控制原理、微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电子技术设计、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和装备制造、新能源变换技术、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近几年,随着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考研、考取国家电网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年,已有53名同学考取研究生,13名同学考入国家电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3872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采矿工程 安全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交通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绘工程 地质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财务管理 投资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电子商务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包装工程 工业设计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