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由于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所以经常被人误认为是阿拉伯语的亲属语言,其实它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由于波斯人擅长文学诗歌,波斯语也被赋予“中东法兰西”的美称。波斯语是伊朗、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官方语言。波斯语专业建于1997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隔3年招生,有硕士点、博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波斯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伊朗社会、经济和伊斯兰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波斯语交际和汉波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波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波斯语、高级波斯语、波斯语口语、波斯语视听说、波斯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波斯语报刊选读、波斯文学作品选读、波斯语口译、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中伊文化交流史、伊朗通史、伊朗法律文选、波斯文学史、伊朗经贸文选、伊朗电影鉴赏等。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如上海外经公司、中国航空进出口公司、中行);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大专院校、社科院)。
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可以归为同一种语言,二者仅在正字法上有一些差别,通行于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东帝汶等国及菲律宾南部地区和泰国南部地区。印尼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的官方语言。印度尼西亚语专业于2005年恢复设立(1951年我校开设印尼语专业,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专业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2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印尼—马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印尼、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和多元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印尼—马来语交际和汉印—马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的科研工作的人才。
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印—马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力行“7+1”模式,使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到2个学期前往印尼、马来西亚的大学留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印尼语、基础马来语、高级印尼语、印尼语泛读、印尼语口语、印尼语视听说、印尼语语法、印尼语口译、印—马报刊选读、印尼语写作、印尼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印尼文学作品选读、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如埃森哲咨询公司、陶氏化学);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专院校、社科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专业创办于1984年。本专业硕士点从1999年开始招生,下设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商务交流研究、日本经济等研究方向。2018年,本专业新增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19年开始招收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精通英语、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惯例、掌握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法规政策、具有在激烈竞争中拓展国际业务潜能,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双学位、双专业课程学习:本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有余力者可辅修英语专业,完成规定学分后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课程设置:(1)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投资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商务谈判、国际结算、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实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等。此外,学生可选修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模块的选修课。本专业部分专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使用英语授课。(2)英语语言课程: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翻译等。英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生在二年级与四年级分别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国家考试,通过者可获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毕业生就业方向:政府外经贸机构、大型国有企业、外经贸企业、中外银行、中外保险公司、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广告传媒公司及其他三资企业、中国海外企业等。
法学(英语)专业于1994年设立,专业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能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又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在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从事涉外法律实务工作或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法学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素质高、专业强、外语精、视野宽、复合型”。 专业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总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冲突法、国际刑法、国际民商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竞争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人权法等。同时,学院还长期聘用外籍教师用英语开设英美法律制度、比较法等法律专业课程。英语语言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高级口译技能、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学院鼓励学生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参加英语第二学位课程。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年来,学院法学专业每年约有数十名学生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约有15-20名学生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名校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包括哈佛大学法学院、剑桥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纽约大学法学院、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法学院等。其余学生就业去向为涉外律师事务所、涉外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外资企业、银行及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前身是1984年设立的对外汉语专业,2000年并入国际教育学院,2012年按教育部专业目录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该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汉、英语言基础,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及新闻传媒、外事与外企等相关领域成绩斐然。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较扎实的汉英语言功底,对中外文学、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对外文化交流的高级人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人才以及能在涉外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英双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课程设置:核心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语言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对外汉语教育史等;特色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高级英语、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汉英语言对比、中西文化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实务等。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具有比较宽广的就业适应性,可以胜任中小学(国际学校以及双语学校)的汉语、英语教学以及外企的汉语培训工作;国内外文化部门的中外交流工作;新闻出版机构的对外宣传工作;以及国家机关、外经贸系统、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管理工作等。特色培养项目:目前该专业已经建成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教育实习模式,使每个学生在本科期间都能有2到3次海内外实习机会。与瑞典库拉高中、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上海协和双语学校等知名国际(双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为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同学提供了校外优质的实践平台。 知名校友:袁鸣,1993届校友,上海东方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汝国兴,2002届校友,知名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东书房”CEO。杨碧云,2003届校友,广东新意联合合伙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独特的能力之一。不了解语言,便不能理解人的本质,实现对人自身的认识,也不能适应当代科技在大脑和认知领域的发展,更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各种语言知识、技术及产品的迫切需求。从人文思辨到人工智能技术,从普通家庭的语言教育到一个国家的语言规划,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掌握正确语言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基本情况】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专业(本科四年制)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以“语言学”为名设立本科专业,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顺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语言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门跨越语种和文理科界限的专业,语言学专业要求学生以普遍的视野关注人类的语言,以宽广的胸襟学习现代语言学及心理、认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以科学的方法对各种语言现象展开研究,成为具有观察、实验、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语言学专门人才。语言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主导。语言研究院具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师资、丰富的资源和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文学”,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生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然而,与“外国语言文学”下的各语种专业不同,本专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跨学科性、毕业生就业与深造的时代性与灵活性。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专业将举全校之力,以最优秀的师资教授课程。【培养目标】本专业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创新技能、能文能武的中国语言科学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在本科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本专业贯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努力使学生树立多学科共同研究语言的理念,要求其既掌握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也通晓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心理学、神经科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更掌握跨学科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与技能,成为能适应各种(高科技)工作岗位、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型语言学工作者。【开设课程】语言学导论、逻辑学、语音(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认知科学导论、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信息技术导论、计算语言学导论、语言哲学、语言学研究方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程序语言;并按语言学本体、心理/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三个模块,设置三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在语言学本体研究、语言学应用研究、心理/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人工智能等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在人工智能企业、教育机构、文化传播机构等从事应用语言学相关工作。
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斯坦的国语,属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哈萨克语原来使用以古代突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后来改为应用阿拉伯字母。前苏联境内的哈萨克族于1940年采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仍是使用西里尔字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地处欧亚枢纽,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1992年1月3日同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良好,高层互访频繁,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中国目前在哈投资额达190多亿美元,是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地之一。2014年,哈政府通过了“光明之路” 新经济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借此契机,两国努力建设中哈特色的“一带一路”,将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战略进行对接。哈萨克语(俄语)专业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新开设的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之一,由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于2017年正式对外招生,本科每4年招生一届。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哈俄双语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哈萨克语实际操作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区域国别研究能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较强思辨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程度俄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在外交、经济、文化、新闻媒体、教育、科研、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哈萨克语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基础哈萨克语、高级哈萨克语、哈萨克语听力、哈萨克语会话、哈萨克语高级口译、哈萨克语写作、哈萨克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哈萨克语报刊选读、哈萨克语文学作品选读、综合俄语等。培养模式: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国内学习加国外学习的联合培养模式,全部学生两年级时将在哈萨克斯坦留学一年,并且两国互相承认学分。哈萨克语(俄语)专业的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学生完成论文撰写,经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国际政治(英语)专业设立于2001年,当年开始招生,是全国外语类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国际政治本科专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高校中最早开设的国际政治本科专业。本专业设立之初隶属于法学院国际事务系,2014年6月底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全局规划部署,整建制调入新成立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截至2018年9月,国际政治专业已培养14届约680名本科毕业生(含留学生),目前国际政治专业四个年级在校本科生198人。据“2015?016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数据显示,在国内各高校目前设立的43个国际政治本科专业中,上外国际政治本科专业排在第6位,名列前茅。为适应国家当前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发展形势的需要,积极探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2015年起在国际政治(英语)专业原有国际事务方向基础上新增国际组织培养方向,在本科高年级实施有针对性的分流培养。国际政治专业方向为国际组织,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科学理论素养,具备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外事实务和国际法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和涉外工作实务的高级人才。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小班教学形式,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并鼓励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本专业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英语双专业,按照要求完成英语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即可获得第二专业英语学士学位。学院同时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选修第二外语或参加本校小语种辅修学习,充分利用上外的外语学习环境,提升对外沟通能力。除课程学习外,国际政治专业师生高度重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国际政治专业学生为骨干创立了上外模拟联合国协会,并打造出上海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还积极参加世界各地举办的模联活动,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种赛事。在世博会、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海网球大师杯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各类大型国际活动都能看到本专业学生活跃的身影。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科学理论素养,具备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外事实务和国际法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和涉外工作实务的高级人才,以满足党政机关、中外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与国际机构、外国使领馆、新闻媒体以及教学和研究单位的需要。 主干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与写作等英语基础课程、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学、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史、世界经济史、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域与国别研究导论、外交学与外事管理、当代中国外交与外交政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统计学基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毕业生就业方向:国际政治专业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外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优势明显,专业训练规范严谨,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各种不同性质工作的要求,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其就业去向主要有: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地方政府部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一财经等新闻机构;涉外使领馆、跨国公司;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咨询机构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厦门大学等教学研究机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本部门的业务骨干,业绩突出。与此同时,本专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顺利通过入学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也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就读于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南加州大学、哥廷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约克大学、华威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九州大学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各类专业研究生项目。国际政治专业历年通过考研或出国深造的毕业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3,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顺利获得博士、硕士或MPA、MPP等专业学位。
葡萄牙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世界第六大语言,也是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以及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全球共有近2亿使用者。葡萄牙语专业始建于1977年,目前本科专业实行葡萄牙语(英语)四年制双语教学;2007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授予欧洲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与意大利语、希腊语专业共同建立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与上述两个专业获准成为教育部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西欧语群)。培养目标:葡萄牙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葡萄牙语、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葡萄牙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葡萄牙语和英语语言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科学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设置:葡语国家文化、巴西概况、葡萄牙历史等专业平台课程;基础葡萄牙语、高级葡萄牙语、葡萄牙语系统语法、葡萄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葡萄牙语会话、葡萄牙语视听说、葡萄牙语写作、葡萄牙语口译等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等英语语言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与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米尼奥大学、里斯本新大学、波尔图大学、巴西曼德斯大学、圣保罗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葡萄牙、巴西三地在内的校际交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出境研修、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特色培养项目:2014年,上外与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共同建立“2+2”人才合作培养项目,采取“语言+经济学”的复合教学模式,选派专业素养优秀的学生在上外完成2年学习后,前往里斯本新大学商学院选修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商务葡萄牙语、葡语国家经济史、葡萄牙文化、跨文化研究等各类课程,鼓励学生在掌握葡语、英语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同时,储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在学习期满及考核通过后授予两校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为葡语(英语)复合型商务特色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优秀平台。就业方向:毕业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就业方向主要为国家各部委、外国驻华使领馆、高校、涉外文化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等。
教育技术学(英语)专业成立于1986年,是一个宽口径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该专业学生既学习英语,又学习教育传播和企业培训的理论及技能,学业结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专业增设了硕士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绩效技术与企业培训、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发、外语教学技术和新媒体教育应用。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较强的绩效分析、课程开发与教学(培训)设计以及教育资源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绩效分析和教学(培训)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教育资源开发与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根据教育技术工作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交流、合作与创新的能力素养。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在线学习、在线课程开发、绩效分析、企业培训设计与开发、教学媒体与技术、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培训评估与变革管理、教育传播学、跨文化传播、教学讯息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使用原版教材或双语教学。学生还系统学习MOOC(慕课)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电视制作等技能性课程。英语主干课程贯穿一、二、三年级,从二年级开始设立英语第二专业的学习。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就业方向:除出国留学外,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政府部门、媒体、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或培训部门、数字化教育机构、管理咨询和广告、公关企业、报纸杂志社、高等院校以及MOOC(慕课)开发、影视制作、宣传展览、金融行业、网络科技公司等。从专业成立至今,毕业生就业口径宽、签约率高。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专业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媒体和高校发展的优秀校友。特色培养项目:本专业成立“MOOC(慕课)研发中心”、“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和“全球教育研究中心”,通过与教育部、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或咨询企业的合作(签约实习基地等),创造让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走出校门,接受市场化的实战训练,获取更多的就业经验与机会。知名校友:高鸣,1994届校友,上海安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李晨,1998届校友,加拿大多伦多道明银行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周晓峰,1998届校友,联合国资深翻译,曾任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的中文翻译;秦岭,1999届校友,《新闻晨报》主编助理兼民生部主任,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地区火炬手,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江霞,2004届校友,全球最大乳品集团兰特黎斯中国区总经理。
会计学(英语)专业,1989年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开办,1994年独立办学。1999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会计学专业。2006年,澳洲会计师公会给予本专业学位国际认证,并在本院设立了专业奖学金。2012年,开设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培训项目(非学历)。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通晓会计和审计实务、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具备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学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双学位、双专业课程学习:本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有余力者可辅修英语专业,完成规定学分后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课程设置:(1)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税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英语语言课程: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翻译等。英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生在二年级与四年级分别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国家考试,通过者可获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毕业生就业方向: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和国内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致同等),中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中、外资企业,咨询公司和政府机构(联合利华、西门子、埃森哲、宝钢等)。
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将法语作为母语或通用语言,使用者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北美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作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法语还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展览局等众多国际组织的主要工作语言之一。法语专业于1956年设立。本专业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享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等荣誉。此外,本专业还承担着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法语综合教程》、“十二五”规划教材《交际法语教程》等重点教材建设,并牵头研制《高校法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校法语专业教学大纲》等全国法语教学规范文件,在全国法语教学与研究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法语和英语特长,通晓法国和其他主要法语国家和地区情况,并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卓越国际化法语人才。培养要求1. 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2. 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科学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3. 通晓世界上主要法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与文化情况;4. 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5. 熟悉我国国情,了解我国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6.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泛读、笔译、口译、法语写作、法国文学、法国概况等;特色课程包括法语国家高校学术与文化、商务法语、法语词汇学、法国外交史、法国艺术史、法律法语、法语语言学、法语修辞学、法语口译等。经过4年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学生拥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近年来,法语系本科生法语专业四、八级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达到40%以上。辅修英语课程: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技巧、英语选读等。毕业生须全部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其中大部分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具有良好的英汉口译和笔译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八级合格率达到80%左右。国际交流:法语系已与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法语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有一半以上的本科学生在学期间可获得出国交流机会。本专业的企业管理方向(经济班)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合作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经济人才。法国著名综合性文科类大学巴黎三大(新索邦)是学校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外,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数量被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NS)、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Po)、索邦大学(Sorbonne)等顶尖名校录取,赴法国继续深造。就业情况:本专业高质量的教学不仅为学生出国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由于学生毕业时能熟练掌握法语和英语两门外语,且语言功底扎实,专业素养较高,因而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始终以“就业率高、起薪高、就业满意率高”,在全校乃至全国名列前茅。一直以来,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且首次就业的稳定性高;就业面广,涉及外事、教育、经贸、金融、电子通讯、能源、机械、旅游、奢侈品等诸多行业领域。历年毕业生除作为国家公务员进入中联部等中央直属单位,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等国务院所属部委,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工作外,还受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等国有和外资银行,中兴、华为、宝钢、中国路桥、上海电气、上海通用、普华永道、欧莱雅、路易威登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欢迎。除此之外,为数众多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除一部分学生进入本校或北大、复旦、北外等名校就读法语学术性硕士或翻译专业硕士外,相当一部分被法国名校硕士阶段录取,凭借外语优势,学习新的专业。法语(企业管理方向)法语专业下设企业管理特色班,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合作培养。该班学生本科前两年主修法语,辅修英语;第三年开始主修法语、辅修管理学,管理学课程全部由法国格勒诺布尔企业管理学院教师承担。此阶段成绩合格,获得法方专业成绩证明。在此基础上,学生只要通过法方组织的笔试,便可于四年级阶段赴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攻读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会风控等方向的专业硕士学位。就业情况:企业管理特色班学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或直接留法工作,或回国就业,并基本都在外国驻沪使领馆、以及国际知名企业就职,包括法国兴业银行、法国电信北京代表处、玛泽咨询、雅漾、香奈儿、迪奥、路易威登、施耐德电气、索迪斯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米其林、迪卡侬、沃尔沃、陶氏化学、上汽香港投资公司、平安保险等知名企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广泛好评。
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闪语族中闪语支。阿拉伯语是22个阿拉伯国家和厄立特里亚、乍得等国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过4亿。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每年12月18日是“世界阿拉伯语日”,它也是全世界15亿穆斯林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专业建于1960年,是国内各高校阿拉伯语专业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本、硕、博、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现有7名教授,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学校还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在国内中东学、阿拉伯学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本专业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学校的资助,公派前往阿拉伯国家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习,留学目的地覆盖阿拉伯世界的10余所大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阿拉伯语和英语良好语言技能,了解阿拉伯学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研究和调查能力,满足我国对外交往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国际化人才。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阿语、高级阿语、视听说、会话、阅读、写作、语法、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以及10余门专业方向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远、中海、中集、中铁、中建、中行、华为、中兴、海尔、美的、力拓);涉外传媒(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亚洲商务卫视(迪拜));科研教学单位(大专院校、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继续深造(北大、上外、北外、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敦大学、麦吉尔大学等)。
日语是日本的官方语言,共有约1亿2千万人使用,是世界第九大语言。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具有较为典型的黏着语特征。日本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日语专业的规模和质量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日语已成为我国高校的第二大外语语种。 日语专业设立于1959年,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获得了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获得该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0年12月,学院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08年,日语语言文学学科点再次被认定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2016年包括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内的学校外国语语言文学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 1. 日语(语言文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德才兼备的日语人才,能在外交、外贸、金融、行政、文化、教育以及外企等部门胜任翻译、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了解日本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具有较好的汉语、日语表达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译、口译技巧训练、口译训练与技法、日语演讲与公开发表、同传入门、日语生活会话、日语商贸会话、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语报刊选读、日语实用语法、日语古典语法、日语词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译汉)、日语写作、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文选、日本概况、日本文化、二外英语等。 2. 日语(英语方向) 从2003年起,学院开设了日语专业辅修英语方向,要求学生在与日语语言文学班一样熟练掌握日语的基础上,英语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求完成30个学分的学习),毕业前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测试。这一方向深受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德才兼备的日语人才,能在外交、外贸、金融、行政、文化、教育以及外企等部门胜任翻译、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了解日本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较熟练掌握第二外语——英语。辅修英语方向的学生毕业时,要求英语达到专业四级水平。 专业主干课程:日语综合课程、日语口译、日语生活会话、日语商贸会话、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语报刊选读、日语实用语法、日语古典语法、日语词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译汉)、日语写作、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文选、日本概况、日本文化等。 辅修英语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 3. 日语(口译方向) 2011年,学院开设了日语专业口译方向,招收具有一定日语基础的高起点学生,成立日语口译方向班。通过系统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口译能力,满足社会对高水平日语口译人才的需求。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并具有较高口译能力的德才兼备的日语人才,能在外交、外贸、金融、行政、文化、教育以及外企等部门胜任业务、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了解日本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具有较好的汉语、日语表达能力,并掌握较高的口译技能,能够胜任不同领域的口译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交替传译综合训练、陪同联络口译、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同声传译综合训练、笔译、商贸日语、演讲与口头发表、日本经济概论、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语生活会话、日语阅读文选、翻译学研究、中国文化、日语写作、日语听力、日语报刊选读、日本概况、日本文化、二外英语等。 知名校友: 孔铉佑,1979级学生,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邱国洪,1977级学生,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大使; 白刚,1978级学生,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谭晶华,1971级学生,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长,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常务副校长; 莫邦富,1972级学生,旅日作家、资深媒体人。
朝鲜(韩国)语是朝鲜人、韩国人、中国朝鲜族、海外朝(韩)侨民的母语,韩国语、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称谓。朝鲜(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和日语一样,朝鲜(韩国)语也是一种典型的黏着语,同样拥有丰富的敬语。朝鲜语专业建于1994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拥有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朝鲜(韩国)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朝鲜(韩)半岛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朝鲜(韩国)语交际和汉朝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校级视频课程“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广受好评,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韩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以“7+1”模式,每年选派学生前往朝鲜或韩国深造,开阔眼界和提高语言水平,为今后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朝鲜语、高级朝鲜语、朝鲜语泛读、朝鲜语会话、朝鲜语视听说、朝鲜语语法、朝鲜语应用文写作、朝鲜语国家概况、朝鲜语报刊选读、朝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朝鲜文学作品选读、朝鲜文学史、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各地外办,各地公安、海关、边检,体育总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三星、LG、大宇、现代、中行、韩亚银行、中移动、宝钢);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研教学单位(大专院校、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希腊语属于印欧语系希腊语族,为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官方语言,也是欧盟官方语言之一,目前约有1500万人使用希腊语。由于古希腊哲学、科学、逻辑学、数学非常发达,大量希腊语词汇仍沿用至今。希腊语专业建于1972年,同年起招收本科生。目前,本专业每2年招收一届本科生,实行希腊语(英语)四年制双语教学。1988年,获准招收希腊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与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共同参与建立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获准成为教育部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西欧语群)。培养目标:希腊语专业旨在培养能在教育、外事、外贸、文化、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希腊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希腊语和英语语言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科学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国别区域研究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设置:希腊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希腊语、高级希腊语、希腊语视听说、希腊语会话、希腊语系统语法、希腊语阅读、希腊语报刊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希腊现代文学史、希腊语写作、希腊语应用文、希腊概况、希腊神话、古希腊文化、希腊近现代史等。辅修英语课程有:英语综合课、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此外还有经济贸易、法律等辅修专业课程,以及丰富的公共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希腊语专业重视对外合作交流,与希腊文化、教育等机构有长期合作。本专业与希腊雅典大学、希腊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希腊约阿尼纳大学、塞浦路斯大学签订校际交流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并与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学校还与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2002年至今,本专业所有学生及教师均有前往希腊留学及进修的经历,先后获得希腊外交部、文化部、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希腊乌拉尼斯基金会、雅典大学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提供的各种奖学金。就业方向:国家部委、外国使领馆、外资企业、高等学校和涉外文化机构等。
意大利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意大利、圣马力诺的官方语言,是瑞士官方语言之一,亦是梵蒂冈的第二种官方语言,现有约7 000万人日常用意大利语。本专业开设于1972年,目前实行意大利语(英语)四年制双语教学;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意大利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是上海市唯一的意大利语本科专业点,同时也是该专业在华东地区唯一一个硕士授予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本专业参与建立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获准成为教育部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种语群)。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外语教学为基础,融合人文社科、国别区域和跨专业领域知识,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拥有扎实的意大利语语言和英语语言基础,同时深入了解意大利历史文化、将外语特长和人文情怀结合、“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拥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国际化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意大利语和英语语言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科学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国别区域研究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设置:意大利语综合课(基础、高级)、意大利语写作等专业核心课程;意大利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意大利语视听说、意大利语泛读、意大利语会话等专业实习实践课程;意大利语句法、意大利文学史、意大利语应用文、意大利语报刊选读等专业方向课程;意大利历史、现代意大利、意大利历史等大类平台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等英语基础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自2002年起,每年意大利语专业都会协助意大利外交部和意大利驻沪总领馆举办“国际意大利语周”大型国际活动。2003年起,本专业每年举办中国意大利语教师研修班,旨在提高我国的意大利语教学水平,构建平台增强各校意大利语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目前,本专业与意大利特莱恩托大学、罗马三大、萨萨里大学、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萨莱恩托大学、佩鲁贾外国人大学、米兰大学、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签有校际合作交流协议,开展教师、本科生、研究生互派和校际合作研究等项目。此外,意大利语专业还密切配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联合建立了上外在欧洲的第一个孔子学院——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就业方向:主要为国家部委、新闻、出版、金融、外事、外贸、高校、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旅游系统等单位;为意大利企业和文化机构提供高级外语人才,包括意大利驻沪总领馆、意大利商会等机构;意大利语专业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意大利驻沪总领馆文化处等机构联系紧密,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诸多实习实践的机会。
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支,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他成员国中使用,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全球以俄语为母语的使用人数超过1.4亿,当作第二语言使用的则有近4 500万人。上外的俄语教育从1949年建校之初就开始了。俄语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俄语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内设有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拥有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完整教学体系,对合格毕业生分别授予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硕士、博士点共有4个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和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含区域国别研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俄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科学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等。专业课程设置:大类平台课程(基础俄语、俄语实践语法);专业核心课程(高级俄语、俄语写作、俄语视听说、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方向课程(俄语听力、俄语会话、俄语阅读、俄罗斯地理、俄罗斯历史、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报刊阅读、现代俄语理论、中国文化(俄语)、俄罗斯文学、俄语实践修辞学、俄语口译)等。同时,还包括一到四年级的英语基础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了国有企业、公务员单位、外企、外贸公司等行业。近年来,为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友好协会、商务部等国家部委输送着毕业生;多名毕业生考取上海市及生源地选调生和公务员;多名毕业生进入央视俄语频道、新华社等知名媒体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专业于2015年经教育部备案设立,专业方向为外事管理,2016年开始招生。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以政治学、行政学和国内外政治与行政制度、公共政策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外事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为重点教学方向,专业需求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涉外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行政管理岗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以特定国家国内政治和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为重点,以满足中国政府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日益增多的涉外工作需要,培养外语精、复合型、国际化行政管理高级人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兼顾理论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层面充分利用与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中国联合国协会等国家部委机构、人民团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投入,与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政协等政府部门共同建设若干有特色的专业实习基地,以此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在英语教学方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本科毕业生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并鼓励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本专业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英语双专业,按照要求完成英语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即可获得第二专业英语学士学位。学院同时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选修第二外语或参加本校小语种辅修学习,充分利用上外的外语学习环境,提升对外沟通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熟悉政治学与行政学理论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基本知识,又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工作技能,能够胜任各项管理实务的涉外高级行政人才,以满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与机构、新闻单位、高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管理、外事、宣传、政策咨询、教学和研究方面的需要。主干课程: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政府经济学、比较公共行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国际组织、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统计学基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电子政务概论等。毕业生就业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外语精、复合型、国际化行政管理高级人才。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于熟知外国国情及政治与行政知识的专门人才都有大量需求。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考研深造、教学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等。
翻译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培养目标:翻译专业培养专业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国际视野宏阔、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深厚人文情怀的高端口笔译人才、多语种翻译人才以及跨文化沟通人才。翻译专业凭借英语学科点的教学科研力量,借鉴国内外翻译专业的办学经验,起点高,师资强,已经培养了八届高质量的英语高级口译、笔译人才和复语翻译(即多语种翻译)人才。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英语人文阅读、高级英语人文阅读、英语视听说(I、II)、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语法、英美文学史、英美概况、英汉笔译基础、汉英笔译基础、联络陪同口译、政府与公众事务翻译、文体与翻译、文学翻译、视译、语言学、学术论文写作等。专业选修课程:应用文翻译、政务口译、商务口译、国学典籍翻译、商务翻译、报刊选读与翻译、影视翻译、翻译与技术、同声传译、西方翻译理论概要、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英语语音、欧洲文化与西方礼仪、中国文化(英文讲授)系列课程、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影视鉴赏、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比较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史、美国史、西方修辞学、词汇学、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美诗歌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长篇小说赏析、英国思想史作品选读、美国思想史作品选读、西方戏剧、西方文明史、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西方经典原著导读等50余门。毕业生就业方向:翻译专业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和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双高,主要去向为:国家部委(如外交部)、各类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中外资金融机构、国际咨询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广告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等。此外,约30%的学生在国内各高校尤其是本校高级翻译学院继续攻读口译、笔译方向硕士学位,约25%的学生成功申请赴欧美著名高校继续研究生学业,所学专业涉及翻译、商科类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外交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研
究分析、对外交流和涉外管理能力,在政治和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各级政府的涉
外事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国际组织、大众传媒及其相关部门从事对外交流实务、政
策分析、教学研究和新闻宣传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外交学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本学
科专业的研究方法,接受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国际谈判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基本训
练,具备涉外实务、研究分析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好的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
育和养成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政治学理论与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学、外交学、行政管理
和国际法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的
专业知识和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2.系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演变,把握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重要政策和
立场,了解有关国家和主要国际组织的体系结构、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和基本立场与基本特点,
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研究、行政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
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部门从事对外交
流实务、政策分析,教学研究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4.掌握国际问题研究和外交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系统分析、统计调查、文献检索和资
料查询等科学方法和分析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
中熟练地加以运用;
5.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拓展全球视野,培育人文情怀和文明教养,具有健全的
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育和养成批判性
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6.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强健
康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乐观通达的心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培育
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主干学科:政治学。
核心课程:外交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中国外交史、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关系学概论)、国
际关系史(含近现代与当代部分)、国际组织概论、国际法、政治学概论、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
府与政治、外国政治制度、对外政策分析、地区国别政治经济与外交(美日欧俄及发展中国家政
治经济与外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以及参与
课题研究等,时间安排一般为12~1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0303 社会学类
暂无此专业简介
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合称印度斯坦语)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天城体字母,后者用阿拉伯字母,前者的梵语借词多一点,后者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多一些。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也是印度中央政府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英语为第二附加官方语言),印地语同时也是斐济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也通行印地语。全世界有4.8亿多人口以印地语为母语。印地语专业开设于2013年,本科每4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印地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印度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印地语交际和汉印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印(地)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印地语、高级印地语、印地语泛读、印地语会话、印地语视听说、印地语语法、印地语写作、印度概况、印地语报刊选读、印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北大等知名高校深造。
德语(经济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以及经济学辅修学士学位。达到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成绩要求者,有机会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目前该专业方向的中方在任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及留德学习经历,80%人员拥有副高级职称,并有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数位教授博导常年协助教学。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熟练掌握德语,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相关知识,同时具备企业管理、经济及法律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企业管理和经济研究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实行德语与经济学专业复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德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具有德语语言及德语国家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德国企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经济法规;具有较强的中外文语言文字表述、人际沟通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德语(经济学)专业实行双语制教学,学生毕业时,德语要求达到德语专业八级水平,英语要求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专业主要课程:德语课程的设置与要求与德语本科专业一致;经济学课程包括国民经济学导论、企业管理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企业会计系列课程、经济法基础、市场营销学、企业税收、投资学、企业财政、企业生产与物流等。德语(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德语本科学分及经济学专业学分方能毕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于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坚实的外语水平,本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近年来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出国留学、就读研究生、国家机关外事部门、学校、外贸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外国领事馆等。他们在各用人部门和单位享有良好的声誉。
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全世界有21个国家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包括西班牙、19个拉美国家和赤道几内亚。此外,在美国、菲律宾、摩洛哥、非洲西海岸也通行西班牙语。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口近五亿,是世界上除英语之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本专业创建于1959年,1960年开始招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本科生,实行西班牙语(英语)四年制双语教学,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86年获准招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起招收汉西双语比较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15年起招收西语国家语言战略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18年起招收西语世界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交、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及创新精神的西班牙语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和英语语言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进行畅达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科学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设置:基础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视听说、西班牙语阅读、西班牙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核心课程;西班牙文学史、拉美文学史、西班牙概况、拉美概况等平台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等英语语言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本专业与西语国家众多知名高校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包括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智利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等,每年都有较高比例的师生通过各类交流项目出国留学。就业方向:毕业生能流利使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开展工作,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去向主要为外贸公司、外资企业、外国使领馆、政府外事部门、高等学校和涉外文化机构、攻读研究生等。
金融学(英语)专业成立于1995年,并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开始招收学术型和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具备双语或全英文教学能力;教师在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都有丰硕成果。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金融现象、预测金融走势、处理和解决金融业务问题,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从而成为能从事国际银行、涉外保险、证券投资管理等业务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专业人才。学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双学位、双专业课程学习:本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有余力者可辅修英语专业,完成规定学分后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课程设置:(1)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中央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公司金融、国际结算、计算机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英语语言课程: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翻译等。英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生在二年级与四年级分别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国家考试,通过者可获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毕业生就业方向:政府金融机构、中外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研究机构、中外保险公司、大型国有企业、跨国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三资企业及中国海外企业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与金融大数据)专业为2020年获得教育部审批的新设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目前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覆盖计算机与大数据技术、统计与数学、金融大数据领域。已形成大数据金融研究中心、大数据与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平台。聘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业内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行业导师。培养目标:本专业聚焦于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和行业部门的应用,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接受通识教育、能适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端金融人才。本专业培养将融合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应用数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工具和方法。本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计算机编程、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熟练地将这些工具应用于经济金融领域,洞悉金融市场波动规律和发展趋势,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学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双学位、双专业课程学习:本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有余力者可辅修英语专业,完成规定学分后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课程设置:(1)专业主干课程:数据科学导论、大数据开发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运筹学方法与模型、随机过程、数学建模、自然语言处理原理、量化投资分析、金融学、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操作系统等。(2)英语语言课程: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翻译等。英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生在二年级与四年级分别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国家考试,通过者可获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毕业生就业方向:金融机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政府的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等从事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是为了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贸易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外语复合型人才教育和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于2009年开设的本科专业。本专业自2010年开始招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掌握较宽广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成为适应国家政府机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内外商务活动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除了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方面要求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外,还必须掌握相应的第二外语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基础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跨文化商务交际、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微观/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第二外语等。就业方向:国家外经贸系统、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从事经贸交流和管理工作。特色培养项目: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实习基地项目知名校友:毛培蕊,2014届校友,现任OWL沟通学院CEO。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曾荣获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上外冠军、2018年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等殊荣。
暂无此专业简介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以母语使用人数来看,英语是世界上第三大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二语言,还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十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75个。英语是联合国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语书写的。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可或缺的语言。英语本科专业设立于1956年(1950--1952年设英语班),1980年设立硕士点,1983年设立博士点,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是全国高校中教学科研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之一,是全国仅有的7个国家级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广博的英语国家人文知识、宏观的国际视野和卓越的跨文化素养,同时熟悉英语国家社会民情、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能在教育、经贸、外事、文化、宣传、科研等领域胜任教学、管理、翻译、外交、研究等工作的学有专长、业务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具体包括:1.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卓越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2. 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3. 拥有高超的英语阅读能力,包括分析鉴赏各种体裁英语原著的能力;4. 掌握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5. 掌握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6. 了解翻译流派和理论,掌握英汉、汉英翻译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翻译技能;7. 掌握广博的人文通识知识,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对国际事务、国际组织、国际规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8. 掌握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和从事实际研究(包括跨学科研究)的能力;9. 有中西文化对比的意识,具有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10. 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目前,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专业教育上设置了大类平台、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三类。其中,专业方向分为文学类、文化类、语言学类、翻译理论与研究类、实践类、跨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六个子栏目,拥有门类齐全、体系性的专业教学框架。大类平台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语法、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专业核心课程: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比较文学、中西文化比较、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史、美国史、英国思想史作品选读、美国思想史作品选读、英语史、西方学术传统与学术写作、英语教学法等二十余门。专业方向课程:莎剧欣赏、西方古代文明史、西方近现代文明史、欧洲文化与西方礼仪、英语影视鉴赏、中国文化系列(英文讲授)、西方修辞学、词汇学、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美国诗歌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长篇小说赏析、西方戏剧、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西方经典原著导读、政务口译、商务口译、国学典籍翻译、报刊翻译、影视翻译、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等六十余门。英语专业的教学优势尤其体现在:1. 强化经典文献(包括文学和文化思想原典)有体系的学术性阅读;2. 塑造贯通的整体人文学的宏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批判性、开放性的学术思维;3. 针对英语国家国别区域研究的成体系的综合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4. 用英语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杰出能力。毕业生就业方向:英语专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和高度赞扬。每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国家部委(如外交部、新华社、外经贸委)、市政府机构(如市外事办、市外经贸委)、外国驻华使领馆、外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国际咨询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广告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等。此外,每年本专业有数十位毕业生成功申请赴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商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等国外一流名校深造。
暂无此专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