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985院校 211院校 双一流
中央民族大学
毕业生数据

4132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坐落于青龙湖畔的丰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具有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郭广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9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1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牟钟鉴、胡振华、刘秉江、马跃、糜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班班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一批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1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0个。学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现有1个学部、23个学院,有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交叉重点学科4个,其中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1个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30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

学校面向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1759人,其中本科生13729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5人、硕士研究生6494人、博士研究生1351人;本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将近50%。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北京丰台区青龙湖畔,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2021年9月第一批学生正式入住。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50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期刊社编辑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民族博物馆藏有5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工商管理类
  • 哲学类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俄语
  • 预科班
  • 法学类
  • 公共管理类
  • 经济学类
  • 生物科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日语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社会学类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历史学类
  • 统计学类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类
  • 教育学
  • 汉语言文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民族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法学
  • 少数民族预科班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础、兼通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或在周边相通语言国家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掌握创造性思维以及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民族、语族)、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象的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外文化交流和其他领域相关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1952年在工艺美术专业和台湾高山族研究生中开设了日语课。1955年又在政治系、语文系开设了日语课。可以说,我校开设公共日语课,是北京地区最早的院校之一。2004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日语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两个办学层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数学建模、优化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光信息调制、传输、检测、处理等技术;具备利用现代光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信息系统中光电子方面、光电信息方面和工程光学方面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在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以及相关的光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其中生态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此外,学院还承担了学校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任务。目前在读本科学生人数约800人。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汇聚56个民族师生的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学院是一个院、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是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设有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基地下设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跨文化心理与教育研究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教育学教研室,其后于1991年由高教研究室和《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合并成立了民族教育研究所,2000年9月成立了教育系,2003年与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和公共艺术教研室合并成立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历经50余年的发展变化,其学科与专业在近10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专业是文科类基础理论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培养视野开阔、善于思考、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特别是汉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与初步研究能力、广泛的社会与人文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多民族文化知识背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和文科通用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掌握文物与博物馆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及文物学全面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熟悉文物考古与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理念、方法,能够从事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博物馆的管理、策展与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等文博相关领域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毕业生掌握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当代各民族的社会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培养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掌握和具备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能力,熟悉中外民族文化概况;能够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及相关专业科研与管理、新闻出版与影视、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民族宗教管理、民政与民族政策研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系统掌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具有在上述领域内从事工程应用的设计与开发,以及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现代IT工业发展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培养通用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2175    本科毕业人数:1957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日语 俄语 汉语国际教育 历史学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 民族学 电子信息类 统计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新闻传播学类 汉语言文学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生物科学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工商管理类 法学类 环境科学 计算机类 经济学类 教育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法学 预科班 少数民族预科班
北京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5 5 6 0 0 0 0 0 0 0 0
天津 2 2 0 2 2 2 0 0 0 2 2 2 0 2 2 2 2 3 4 2 3 0 0 0 0 0 0 0 0
河北 4 0 0 2 2 0 0 3 3 3 3 4 2 2 0 4 6 6 0 4 8 2 3 3 0 0 0 0 0
山西 2 0 0 0 0 2 0 0 2 0 3 2 0 1 2 2 3 4 0 2 5 0 2 2 0 0 0 0 0
内蒙古 3 0 2 0 2 0 2 6 5 3 3 3 2 2 3 5 8 7 0 5 8 0 3 3 2 0 0 0 0
辽宁 3 2 0 2 2 0 0 3 3 5 3 3 2 2 0 4 5 6 4 4 8 0 3 2 8 2 2 0 0
吉林 5 0 0 2 2 2 2 5 4 7 3 4 2 2 4 6 9 8 0 6 10 3 4 3 8 2 2 8 0
黑龙江 3 2 2 2 2 0 2 4 3 3 2 3 2 2 4 5 5 5 0 4 8 2 3 2 0 0 0 0 0
上海 0 2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2 0 0 2 0 0 2 3 2 3 2 2 2 0 4 3 2 4 2 6 2 2 2 0 0 0 0 0
浙江 0 2 0 0 2 2 2 2 2 2 3 2 0 2 2 2 3 3 4 2 3 2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2 0 0 0 2 0 0 2 2 2 1 2 4 3 4 0 0 6 0 2 2 0 0 0 0 0
福建 0 2 0 2 2 0 0 2 2 2 3 2 2 2 0 2 3 4 4 2 6 2 2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1 2 4 2 4 0 2 6 0 0 0 0 0 0 0 0
山东 2 2 0 2 2 2 0 3 3 3 3 3 2 2 3 3 4 4 4 3 6 2 3 2 0 0 0 0 0
河南 2 2 0 2 2 0 0 0 2 0 3 3 2 2 3 4 4 5 4 3 8 0 2 2 0 0 0 0 0
湖北 4 0 0 2 2 2 2 6 4 4 3 4 2 2 0 5 9 8 4 5 8 2 3 3 0 0 0 0 0
湖南 5 2 0 2 2 2 3 5 4 4 4 4 2 2 0 5 9 8 4 5 10 2 5 3 0 0 0 0 0
广东 2 0 0 0 0 2 0 0 3 2 2 2 2 1 0 4 3 5 0 2 6 0 2 0 0 0 0 0 0
广西 5 2 0 2 3 2 3 5 5 5 6 4 3 2 4 6 10 8 0 6 11 3 5 3 4 0 0 0 0
海南 3 0 0 0 2 0 2 3 3 2 3 2 2 2 3 2 3 4 0 3 6 2 0 2 0 0 0 0 0
重庆 4 0 0 2 2 0 2 4 3 0 3 3 2 2 0 4 6 6 0 4 8 2 3 2 0 0 0 0 0
四川 4 0 0 0 2 2 0 5 4 4 5 3 2 2 5 5 9 7 4 5 10 0 3 3 0 0 0 0 0
贵州 4 0 0 2 2 0 3 6 4 4 3 3 2 2 7 5 9 7 0 5 10 0 3 3 10 0 0 0 0
云南 4 0 0 2 2 2 3 5 4 4 4 4 2 2 7 5 9 7 0 5 10 2 3 3 0 0 2 0 18
西藏 0 0 0 0 2 0 0 0 0 5 4 2 2 2 0 0 8 8 0 0 6 2 0 4 10 3 4 0 0
陕西 0 0 4 0 2 2 0 2 0 0 2 2 2 2 0 2 3 4 0 2 5 0 2 2 0 0 0 0 0
甘肃 3 0 2 2 2 2 0 4 4 3 4 3 2 2 3 4 6 8 0 3 8 0 0 3 0 0 0 0 0
青海 3 0 0 0 2 0 2 3 3 5 3 3 2 2 3 0 7 8 0 4 10 2 3 4 4 2 2 0 0
宁夏 3 0 2 2 2 2 0 3 0 3 3 3 2 2 3 4 7 6 0 3 8 2 3 3 0 0 0 0 10
新疆 0 0 0 2 2 0 0 2 3 0 4 2 0 0 2 2 9 3 0 3 10 0 0 4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