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一、专业概况传承湖湘,积跬致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千年湖湘文化,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德才兼备的电子信息类精英型和领军型人才为使命,扎实推进“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获批2020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设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维结构物理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5个部省级平台。2020年在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20位。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备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适应发展潜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德才兼备的电子信息类精英型和领军型人才。三、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人(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四青人才”3人。在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能源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等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近年,本学科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1人入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4人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人入选“2021年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全球获奖人不超过45人),10余名教授担任国内外知名期刊编委。四、培养特色依托本学科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打造人才培养品牌特色项目“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以湖南省新型显示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为平台,搭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设置“短期海外实习和访学项目”,设立出境交流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境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战略合作关系,与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共建湖南省新型显示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20余人作为交换生赴境外学习。五、毕业前景就业形势良好,主要领域为集成电路、5G通讯、电动汽车等先进制造行业;众多毕业生前往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一、专业概况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源于1926年创办的热工教研室和1972年设立的内燃机专业,是国内能源与动力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地之一,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常规能源与新能源高效洁净转换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与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授和副教授14人,助理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含国家外专局重点引进文教专家1名,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湖南省教学名师1名,湖南省优青1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超过80%。四、培养特色本专业采用本科实验班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学生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所学课程不仅涵盖机械类基础课程和能源动力类核心课程,还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等新能源课程,以及能源高效清洁转化中电子控制技术和高效制冷空调与微纳尺度(芯片)传热传质技术课程。专业建设有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教育部共建的“能源与动力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五、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于大型能源、汽车和航天航空企业、研究设计单位、装备制造、电器与电子通讯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研发与管理部门,深造和就业率超过98%。
信息安全一、专业概况信息安全专业设立于2002年,是国内较早培养信息安全领域人才的专业之一, 2011年依托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增设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方向,2019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专业,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类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安全观,系统掌握数理、自然科学和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信息安全分析与系统集成、工程设计与应用、安全策略制定与监控管理的能力并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分析和解决网络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国际交流能力,能胜任信息安全技术的科学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及IT相关行业与部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类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31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博导2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8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四、培养特色本专业类紧密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以信息安全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多媒体内容安全、系统安全与保密等前沿方向,依托国家保密学院及国、省、校三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实施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产教协同育人,依托教育部校企联合平台“大数据应用安全”联合实验室,湖南省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五、毕业前景毕业生50%以上在清华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高,主要在国家保密单位、金融企业安全部门、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一、专业概况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该专业“老八校”之一。 200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评估,并先后于2008、2013和2018年通过专业复评。2019年列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位列全国前三。本专业隶属土木工程学科,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结果为A-,根据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国内第4,全球第17。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经世致用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的领军人才。要求具备解决室内空气及健康环境控制、建筑节能与区域城市能源等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工程实践等工作。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凝聚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知名专家,现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教师2人,Elsevier高被引专家2人,万人计划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3人。四、培养特色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的新时代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面向人类健康、生命科学研究、现代工业与城市、运载飞行、深海宇航生命空间等环境、灾害控制,节能及可持续发展需求,在室内空气及健康环境控制、建筑节能与区域能源、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采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五、毕业前景在建筑规划、环境保护、能源电力、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专业近10% 的毕业生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多名学生前往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等世界顶级高校深造,有2位学生获得“德国洪堡学者基金”资助。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40%以上。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多个世界500强在内的大型国有企业、设计院、暖通空调设备及房地产公司、城镇规划部门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管理、开发以及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
法学一、专业概况法学专业源于1897年时务学堂,是近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开端之一。是国内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地之一。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改革开放后,本专业先后于1987在原湖南财经学院、1998在原湖南大学恢复,2000年6月新组建湖南大学法学院。1995年获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05年获经济法学博士学位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9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21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估为B类学科。在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的“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本学科在全国法学学科排名24,位居湖南省排名第一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国家法治建设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影响较大的法学专业,培养“人文素质高、科学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宽、创新水平高”的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三、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职教师70多人、非全职工作型教师(含兼职研究生导师)80余人、非全职顾问型教师30多人,其中全职教师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助理教授(讲师)20多人,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的教师占近四分之一。教师中有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1人、全国学科研究会副会长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1人、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CCTV年度法治人物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芙蓉学者奖励计划”1人。“十三五”以来,学院教师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2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内权威期刊及国际顶级综合性期刊发表诸多高水平成果。四、培养特色1.全员卓越。首批入选国家“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院对于本科生教育提出了“全员卓越”的培养理念,即不设实验班、重点班,法学专业五个班学生均按照“卓越法治人才”的目标进行培养。《民主与法制时报》为此推出专版报道《专访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全员卓越”培养精英法治人才》。2.综合素质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法律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学院发起创办“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获评全国法学教育十大新闻。学生学术活动丰富,每年主办有学术文化节,包括模拟法庭、读书会、案例大赛、书评大赛、辩论赛、知识产权比赛、课堂笔记竞赛等系列活动,每周都有师生共同论道的读书会。寒暑假开展专门的假期训练营。 3.拓展国际视野。学院与耶鲁大学、汉堡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24个。以海归博士为骨干,分别组建美、英、德、法、意、日留学培育小组,指导本科生申请境外一流高校。设立优秀学生出国奖励计划、名校修读支持计划,设立专门资助出国交流的奖学金。近三年,本科生年均出国留学比率达14.2%。赴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罗马一大、德国马普所等交流达200余人次。五、毕业前景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家机关从事司法、立法、行政等工作,或从事律师、企业法务等工作,或继续深造后从事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工作。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类专业包含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和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类学科带头人周忠宝教授,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该专业现有全职教授5人、教育部客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副教授11人和助理教授10人。近5年来,多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和创意”大赛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电子商务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引领商业模式变革、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信息消费需求、促进现代服务和信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湖南大学是全国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之一,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20年培养本科生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了包含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培养教育,并具备科学学位授予权的国内知名专业。2019年电子商务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数字社会建设及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国家和城市建设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社会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既能扎根本土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创新人才。湖南大学是全国较早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之一,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30多年培养本科生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了包含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培养教育,具备科学学位授予权的国内知名专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一、专业类概况软件工程专业设立于2002年,是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类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专业技能,能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和工具,系统分析和有效解决复杂软件问题,拥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胜任IT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从事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及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类有教授7名,副教授14名,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8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且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四、培养特色本专业类依托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在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系统软件与网络、软件与数据工程等方向,结合科研和企业项目需求,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选修课程,持续深耕“做中学”教学改革,实施递阶型过程培养模式,强化双创驱动效应,构建了以“互联网+”竞赛驱动的“做中学,学中创”跨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全国互联网+大赛和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奖多项。学生两年后可在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习。五、毕业前景本专业类毕业生50%以上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进入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50%以上,主要在国家部委、事业单位、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生物学科起源于 1908 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博物科,1949 年湖南大学设立生物学系,2010 年组建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拥有“生物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生物学”、“基础医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方向)”三个硕士授权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面向国家新医药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信息工程和医学诊疗试剂培养特色,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拔尖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三、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8人,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6人(占97%),具有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57人(占 84%)、45 岁以下的 50 人(占 74%),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2人。 师资队伍年轻化、海外学习归国人数占比大、科研能力强。四、培养特色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科研优势带动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全员育人长效机制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开设多门全英文课程,支持和资助本科生出国交流与深造。 五、毕业前景毕业生可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制药、医疗及生物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学校、医院、医学机构、海关、食品、环境保护和政府机构等单位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近年国内外升学率超60%。
保险学(风险管理实验班)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保险学专业创办于 199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批准原湖南财经学院开设,是国内创办较早的保险学科之一,作为金融学 “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1993年9月在全国招收保险学本科专业;1995年开始招收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批实行保险学本科专业单列;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点;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将学科特点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定位于社会转型及国际竞争压力对保险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制度自信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秉承“面向行业、国内标杆、世界前沿”发展定位,培养掌握现代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除学校规定的通识教育、学门学类课程外,保险学专业必修课程还包括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经营管理、保险法、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等,其中建成省级线下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1门,建设了慕课、微课、双语课程、品牌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三、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百人计划”。各类教学与研究获奖40余项,70余人次,在SSCI和CSSCI等刊物发表300余篇科研论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50余本,课程和教材建设领先,出版6本全国规划教材,承担《专业综合改革》等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产学研融合成果显著,建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本科生实施 “双导师”制,本科生参与教学科研论文发表与获奖50余篇。 四、培养特色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近三年平均升学率67%,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超99%。2018届94.1%就读世界前100名高校,其中3位进入全球排名前十大学。本科生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特等奖、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2019平安产险数字科技比赛全国总冠军等奖励。培养了保险专硕教指委委员1人,国内双一流高校任教20余人;国际寿险管理师117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本专业得到国际寿险管理师协会高度评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等推出的《2018-201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湖南大学保险学专业位列全国第七。五、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实务部门和研究部门,或在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
暂无此专业简介
历史学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的历史学专业是依托岳麓书院设置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格局,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齐全,实现了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机结合。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素养、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与超拔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在掌握历史信息收集、考证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基础上,结合历史过程和现实处境中考察特定的历史现象,科学记录、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同时能够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生活与其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形成合理的见解。从而成长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能继续深造或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三、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20人,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四、培养特色重视人格养成,融合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全面实施四维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班级导师、学术兴趣导师和生活导师,关注学生良好道德和学术品质涵养。注重能力提升,设计史学入门讲座、原始文献导读、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学年论文撰写、导师全程指导等实践性课程与教学环节,实施治学能力提升计划和学年论文计划,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毕业前景深造率高,连续五年本科生深造率超过60%,绝大多数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纽约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就业质量强,毕业生主要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文博档案等单位从事研究管理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一、专业概况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在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趋势下建立的新兴专业,是湖南大学最早设立的国家新工科专业之一。本专业依托于机械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培养学生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与管理方面的能力,服务于国家智能机器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宽广视野、双创精神和工程能力,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与传感控制技术,能从事智能产品与装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型复合人才。三、师资队伍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助理教授6人,含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青2人、青年千人2名与青年长江1人、优青3人。四、培养特色本专业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主要特色为:机械、电气、信息、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贯穿产品策划、设计与制造、测控与自主决策、服务等智能环节;依靠智能物联网、数字化工厂、工业大数据、云计算、机器智能等多技术支撑。突出以多学院协同培养和基于项目驱动的双导师培养模式,通过跨界、跨学科与多元化培养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智能微传感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工业网络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控制技术、智能设计原理与技术、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智能生产系统等;并设有智能设计、制造、控制、管理等4类共20门专业选修课;与新松机器人、大族激光、三一重工、中车集团等先进制造企业共建有实习实践基地。学院还提供世界机器人大赛、无人机大赛、智能产品创意比赛、智能汽车大赛等多个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平台。五、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产品等先进制造行业,有望进入华为、新松机器人、大族激光、三一重工、中车集团等知名企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精准量测时代发展需求,可靠掌控未来领先科技一、专业介绍及办学特色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办于196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先后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面向国家质量基础、智能制造、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重大仪器等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校企深度融合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想、创造能力、引领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信息与电气融合的测控专业技术人才。二、主干课程本专业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气测量、人工智能、虚拟仪器、智能仪器、电路、电磁场与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三、师资力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8人。四、升学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进行智能检测、电气测量、无损检测、机器视觉、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现场总线、嵌入式仪器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近三年毕业生升学去向有哈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五、就业去向专业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生社会需求广泛。毕业生可到电气测量、检测检验、IT、物联网、人工智能、计量、精密工程、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检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故障诊断、自动控制、仪器设计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国家电网、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美的、TCL、广州视源等知名企业。六、 “测控印象”测控专业总体感觉给人比较“精致”,同学团结友爱,师资力量雄厚,对同学们的个性化发展非常支持,记得当时和几位同学一起做课题项目,跟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不仅马上跟我们深入讨论方案,指明可行性,并且在闲暇时间单独安排了实验室场所,方便我们测试验证,碰撞思维火花。当前新基建发展如火如荼,其中云计算、物联网等更是日新月异,测控专业的知识体系能够很好的为基础理论与产业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做好衔接,我目前就从事物联网行业,时常感到测控专业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因自己的专业知识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人生道路上一段美好的旅行。——2014级本科生 田小文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测控是个温柔有力的集体,人少力量却不小。本科四年,受到测控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也承蒙学长学姐的帮扶照顾,过得充实且快乐。毕业一年了,我仍能清晰的记得专业每位老师的名字,记得在迷茫的毕业季与滕老师、唐老师、何老师的促膝长谈,记得他们站在我的角度替我出谋划策的每一句话。这个集体的代代传承和互帮互助时刻感染着我,也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今,我正从事精密医疗仪器的开发与研究,科研走上正轨,也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感谢在测控遇到的每一位,如果可以重来,我还会希望在这里度过这四年。——2015级本科生 肖敦玺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测控专业真正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测控虽小,但所有人都团结一心,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进步,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测控虽小,但是师生比例极高,更重要的是测控的老师们责任感强,因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到老师们的指导和关怀。测控虽小,但每一堂课都让人难以忘怀,滕老师的“幽默课堂”,唐老师的“专业课堂”,何老师的“多彩课堂”,孟老师的“细心课堂”……总之,身在测控,乐在其中!身在测控,幸福感满满!——2017级本科生 康朝烽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测控专业的老师其实都非常平易近人。大一上导师课程的时候接触了几位专业老师,他们给我们讲述关于测控专业的一些相关知识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滕召胜老师,他讲课专业中参杂着幽默,口音也特别可爱。当然还有我们的班主任何赟泽老师,积极参与我们的班级活动,平常考试完毕后也会找同学们谈心,并且非常乐意解答同学们的困惑。能够在大学前两年接触到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我感到非常幸运。——2018级本科生 罗艳娇
机器人工程一、专业概况机器人学院成立于2016年4月26日,是国内最早成立专门从事前沿交叉学科 “智能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院之一。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16年获批,是国内较早获批的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二、培养目标机器人工程是融合自动化、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学等学科的前沿交叉学科。本专业坚持学科前沿性与工程导向性,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多学科导师指导下的项目制教学,利用递进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技创新等综合能力与素养。三、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 33 人,其中校内教师 26 人、外聘兼职教授 7 人。拥有一支包括院士、国家863 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在内的杰出师资队伍。四、培养特色“机器人+”学科交叉的个性化培养:实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专业基础知识与前沿创新能力并重;“导师群+”实践驱动的项目制教学:实行项目制教学,以递进式实践项目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研赛创+”开放式创新协同育人:实行“政产学研资”合作模式,以产业前沿技术助推科学创新,拓展学生设计思维与国际视野。五、毕业前景本专业适应行业发展,胜任产品设计、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设备维护革新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成长为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技术和管理骨干,能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
精算学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精算学专业创办于 1991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批准原湖南财经学院开设,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精算本科专业;2002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我校获批保险学本科专业,下设保险、精算两个方向;2006年,我校保险学专业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保险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点;2016年,湖南大学保险精算教育是国内第二个被SOA认证为UCAP(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 Actuarial Programs)的高校,2017年进一步升级为UCAP-AC(Advanced Curriculum)大学。201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精算专业。精算专业作为金融学 “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将定位于国家对风险管理的战略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统计学、人口学、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务管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良好的外国语水平,系统掌握精算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产品,具备有效解决企业风险管理的专门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政府、事务所(财务、会计、风险和精算咨询)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金融产品开发与设计、准备金评估、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精算咨询与审计、投资和融资分析、大数据分析、客户画像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除学校规定的通识教育、学门学类课程外,精算学专业必修课程还包括寿险精算I、非寿险精算、精算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金融随机分析、风险管理等。其中建设了慕课、微课、双语课程、品牌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本专业设立了北美精算师协会 、美国财产与意外险精算师协会、中国精算师协会等精算考试中心。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际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要求相匹配,部分课程已经取得北美精算师资格考试课程的免考资格。三、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人大代表、海外青年学术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百人计划”人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保险学会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学报》、《农业技术经济》及Management Science、Economic Research、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Emerging Market Finance and Trade等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期刊。四、培养特色本专业培养了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赵鹏、恒大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曾松柏、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总精算师陈秀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金融发展输送了1000余名精算人才。五、毕业前景毕业生主要去向主要为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机构,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互联网科技平台,企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研究部门,或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起源于1912年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的应化专科,1946年成立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195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连续两次通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工与制药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类学科,其中化学工程在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排世界40位,国内17位。现有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本专业的师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培养目标专业注重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化学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化学工程高素质综合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预计五年左右能够以工程师或相当技术职务,在化工、石油、精细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具有相当国际影响与竞争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余人,其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中青年领军人才3人次。教师平均年龄为42.3岁,40岁以下教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5.7%。逐渐形成以院士、杰青、为带头人,中、青年博士生导师为骨干,海外归国年轻博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四、培养特色本专业创立科研反哺教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上获奖100余次;设立开放共享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拥有包括“湖南大学-中石化巴陵公司”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在内的6个校外实习基地和2个校内实习基地,以及完善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近三年专业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课程3门。五、毕业前景专业现有在校本科学生308人。近六年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持续向好;毕业学生前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升学和出国的比例达40%以上,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担当高级研发或生产工程师比例高达60%。
暂无此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生物学科起源于 1908 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博物科,1949 年湖南大学设立生物学系,2010 年组建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拥有“生物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生物学”、“基础医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方向)”三个硕士授权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技术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顺应生物技术产业逐渐崛起成为主导性产业的趋势,突出现代生物医药和现代生物农业特色,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生物技术卓越人才。三、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8人,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6人(占97%),具有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57人(占 84%)、45 岁以下的 50 人(占 74%),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2人。 师资队伍年轻化、海外学习归国人数占比大、科研能力强。四、培养特色本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独特的“三平台-三技能-四年全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基地。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平台,开设多门全英文课程,支持与资助本科生出国交流与深造。五、毕业前景毕业生可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也可到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大健康、生物农业、食品轻工、环保工业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近年国内外升学率超60%。
暂无此专业简介
工业设计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工业设计始创于1977年,系国内高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曾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所在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设计学A类学科,专业所在学院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设计院校Top60,目前是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本专业招生计划为100人/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互联网+、文化自信等国家战略,系统掌握新技术条件与全球化竞争场景下的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工具,具备良好的设计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跨文化协作精神,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创新人才。三、师资队伍工业设计专业以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内涵和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目前有“万人计划”专家2人,外专“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芙蓉学者2人,岳麓学者3人,“百人计划”2人,湖湘精英2人,专任教师总人数46人,副教授以上33人。四、培养特色工业设计专业秉承“文化引领、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培养理念,积极推动“新工科·新设计”学科建设。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发展,自主选择“智能装备”、“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数据智能与服务设计”、“可持续与生态设计”、“数字文化创新”六大模块进行系统学习与深入研究,并配备相应的导师团队与模块课程。五、毕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近五年学生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微软等全球 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覆盖互联网、工业制造、消费电子、文体娱乐、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此外,本专业每年有超过40%的毕业生前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等世界一流设计院校深造。
暂无此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争当电子信息先行者,勇做智能时代弄潮儿一、专业介绍及办学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本、硕、博学位点齐全,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在国内首批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依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持续改进教学工作,围绕智能感知与信息传输处理、集成电路与智能芯片、射频微波技术与系统、数字多媒体技术等方向,积极推进政企产学研深度交流合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二、主干课程本专业有软件技术基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通信电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等必修课程。同时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升学需要,开设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射频电子电路、认知无线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模拟与仿真、FPGA技术及其应用等专业选修课程。三、师资力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5人。四、升学去向主要研究领域有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射频微波技术与系统、数字多媒体技术、新一代半导体器件及人工智能芯片四个特色方向,具体包括现代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测量系统与电磁兼容、射频微波与天线系统、先进电磁材料与测试、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新型TCAD、新一代半导体器件设计与制备工艺等。近年来毕业生升学去向有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中科院研究所、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五、就业去向专业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生社会需求广泛,具备从事通信、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华为、中兴、百度、海康威视、中国电信、深信服、字节跳动、广州视源、吉利汽车等知名企业。六、“电子印象”在四年前填写志愿时第一次接触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中逐渐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业开设的课程和培养方案主要面向通信领域,也更深得我心。因为通信是国家的命脉,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5G,移动通信事业如日中天,是真正意义上的朝阳产业,专业就业面十分宽广。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专业老师们认真负责,秉持着“重在锻炼思维”的理念,上课讲解知识深入浅出,能够很专业地分析每一个概念每一道例题。在这里,想对老师们道一句辛苦,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事事顺心!——2016级本科生 蒋佳蓓就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遇到的电子系的专业老师都很负责,人也温柔和蔼,老师们都在为同学们着想,解答学习上的困惑,指导未来的规划。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专业课,假期时间也会有选择参加一些学科竞赛,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然,在本科期间我也有积极学习英语,这对文献的阅读十分有帮助。最终,在大三末的推免综合评分排名时,过去三年的努力让我收获了学校的保研资格。在未来的深造过程中,我会更致力于算法优化、多任务处理方向的研究,希望能通过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2016级本科生 刘一婷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湖大两年了,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很丰富,各类课程设计和实验很有趣,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未来我也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2018级本科生 钱坤
通信工程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于1981年,2011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湖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为A类专业。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与信息科学基本理论,ICT领域基本技能并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胜任电子、信息、通信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三、师资队伍通信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导1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80%教师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四、培养特色本专业以“面向产出”为人才培养理念,紧扣新工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围绕通信领域全产业链,构建以通信为主、软件与计算机为辅的综合培养课程体系,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布局四维众创,搭建创新创业“四个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逐步形成“三结合、四大类、三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五、毕业前景毕业生50%以上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高,主要在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
自动化面向未来需求,引领科技发展一、专业介绍及办学特色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具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2、2018年两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动化专业坚持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融电气、电子、计算机于一体的电气信息类宽囗径工程教育。面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研究应用领域,着重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型与复合应用型人才。二、主干课程开设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过程控制与仪表、电路、电路实验、电磁场与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必修课程。同时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升学需要,开设机器人及其控制、机器视觉检测、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导论、模式识别等专业选修课程。三、师资力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5人、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6人。四、升学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进行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近三年毕业生升学去向有纽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五、就业去向专业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可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广,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高等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华为、腾讯、海康威视、国家电网、海尔、美的、一汽大众、吉利汽车等知名企业。六、“自动化印象”最初选择自动化专业,是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这个专业应该是做工业控制的,会比较有“钱”途。但随着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对自动化专业有了详细的认识,自动化专业不仅仅是工业控制,它更涵盖了机器人视觉与感知,制导、飞行器、工业机床等控制算法。而正是因为自动化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专业,所以自动化专业的老师们从事的科研方向也十分的多样化,在自动化专业你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导师。老师们对待科研认真严谨,上课和蔼可亲,有时候代码调不通老师也会让研究生学长来给你指点。在这里不得不为我湖点赞。自动化专业的学业压力相对而言不算很大,但只有早日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才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总的来说,进入大学不是懈怠放松的开始,拥有这么好的平台和资源,我们要奋力拼四年! ——2016级本科生 叶涛锋 就职于普联技术有限公司(TP-LINK)最初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在网上了解到自动化是一个比较“万金油”的专业,就业也还不错,比较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在后来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比较重视广度的专业,对于知识的深度方面需要靠自己的兴趣去挖掘。自动化专业由于它的广泛性,专业学习的知识跨度是比较大的,因此学业方面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和心思。但它也能为你建立一个比较基础完整的一个知识体系,为你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某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同时,大部分自动化专业的老师十分负责认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要向老师们请教,他们是非常愿意解疑答惑的。——2016级本科生 宋春伟保送至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最初一想到自动化就认为这是是机器人是高端工业,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后,逐渐了解到它更多的是偏向控制,像是工业的“味精”,目前自动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如火如荼,形势可谓一片大好。自动化专业的老师都很Nice,老师们十分负责,和他们相处非常舒服。课程门类较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加以研究!——2018级本科生 黄洪祥
城乡规划一、专业概况千年学府,百年建筑,湖南大学规划学科由刘敦桢和柳士英1929年创办,系我国最早开办现代城市规划教学的高等院校之一。本专业办学90余年,依托湖湘地域文化,以现代规划理念、方法与技术,探索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以培养城乡规划学科领域高端教育、设计、管理、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目前已设有工学学士学位点、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城市规划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均获得了城乡规划专业评估优秀通过。学位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在B类(并列11名),现为全国和湖南省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二、师资队伍城乡规划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人。三、培养特色城乡规划专业学制五年。以住区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乡村规划与设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设计为主干课程,以城市规划原理(I-III)为理论课程主干,兼容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位主干的相关知识,并包括各类城市分析调查技术类课程和丰富的专项规划类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包括大量实习实践环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与其他实践课程实习。此外,学院设置了大量个性化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生可以独立或在班导师指导下,选择课程,以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四、毕业前景本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历年毕业生中海外升学、国内升学、就业人数各占1/3。大量毕业生到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代尔夫特大学等海外著名规划学院继续深造,推免和考取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读研,或进入各大规划设计公司及规划管理部门就职。
会计学湖南大学是中国早期创办会计专业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会计学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原国立湖南大学的会计统计系,后来又延续至原湖南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1960年设置本科会计专业,198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为重点学科,2002年被湖南省批准为重点专业,2003年获会计学科博士生培养资格,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试点院校,2006年被湖南省批准为重点学科,2008年开始创办ACCA专业方向。会计专业于2017年在湖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A”等级,2019年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于2019年在湖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A等评级,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专业是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目前会计学专业在普通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大数据会计”为特色,兼有国际化特色方向(ACCA方向),国内行业特色(中注协CPA方向),及国家人才战略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的全面人才培养体系,2001年湖南大学开始开设财务管理专业,2010年开设的金融工程实验班。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于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沟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卓越会计人才,就业率超过95%,本升硕比例65%以上。
行政管理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经时务学堂承接,至1928年成立政治学系,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是国内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地之一。2003年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予权,2006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设置区域公共治理、廉政学交叉学科博士点。2018年入选湖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与社区治理研究院”、湖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公共治理研究基地”。二、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被誉为“政府的思想库,公务员的摇篮”,旨在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培养具有公共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从事管理实践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三、师资队伍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近5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近些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新引进优秀青年教师28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潜力强劲的师资队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发表SSCI、中文权威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四、培养特色本专业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实践教学,拥有2个国家部委实践基地、2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和5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湖南省校政合作双创教育示范基地”。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教学,整合岳麓书院、国家超算中心等优质资源,形成交叉学科优势。主办全国大学生廉洁教育、模拟联合国等大型学生活动,形成特色品牌。五、毕业前景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近4年初次就业率均为100%,稳居全校第一名,毕业生大多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2020年,本科生升学率近40%,其中100%升入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境)外知名高校。20年来培养了2000余名公共管理精英,毕业生中有处级及以上干部200余人,赴国内外名校深造300余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投身电力能源开发,做科技发展的领航者一、专业介绍及办学特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电机科。2019年、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具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5、2018年两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建设有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电力推进与伺服传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视野开阔,本领过硬,能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电能转换与高效应用、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二、主干课程开设电力系统基础、电机学、电路、电磁场与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必修课程。同时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升学需要,开设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配电网络、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市场经济、电力伺服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三、师资力量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21人,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54人。四、升学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进行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升学去向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 凯斯西储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五、就业去向专业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生社会需求广泛。毕业生可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系统运行与控制、电气装备制造、实验分析、电能转换与高效应用、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为、长园深瑞、比亚迪、上汽通用等知名企业,也有部分考取选调生、公务员服务于国家基层。六、“电自印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以及完备的实验设备。教授们会把繁杂的专业知识用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而且会耐心地用课后时间为学生解答个人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拥有完备的实验设备,如电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十几台电机,便是理论通向实践之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双手操作一遍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日后实际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动手能力。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了我的工程思维,这种严密的工程思维逻辑也让我在科研项目中受益良多。—— 2014级本科生 郑钧溢凯斯西储大学研究生在读电自的老师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传授知识,专业核心课上老师们倾囊相授,选修课上总是能见到老师们不同的风采,他们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以前辈的身份建议我们作为电气人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想对老师们说:感谢老师们,你们教给我的知识和大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习惯、形成的意识将会伴我一生。学业压力大,但是有老师指导和朋友帮助最终都可以顶住压力、收获良多。我选择了本科毕业后就业,到工程实践中继续学习。—— 2016级本科生 谭懿玲就职于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我选择转专业是因为我觉得电气专业发展潜力巨大,个人觉得是工科专业中的基础专业,可以与许多新兴专业融合发展。电自老师都很严谨负责,今年上半年都是线上学习,但每个老师都会准时准点上课,课后也会耐心地解答问题,关系大家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想说老师们辛苦了,也希望他们在上课和完成科研任务之外多注意身体健康。—— 2018级本科生 邱加盛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转专业进入电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班)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班)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于2007年,是全国首批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立于2010年,是全国首批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2019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全国物联网工程专业首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二、培养目标人工智能班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全球化需求,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理论与技术,具备在嵌入式移动计算、模式识别与机器感知、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等方向的智能信息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类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博导22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00%,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四、培养特色依托“湘江人工智能学院”,坚持以人工智能学科为核心,构建政府与产业引导下的多学科交叉、教学融合实践、学校结合企业、双创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覆盖“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重点突出嵌入式移动计算、无线网络通信、传感与RFID、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重点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系统规划与设计、工程实施与管理的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学生两年后可选择在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学习。五、毕业前景毕业生50%以上到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外内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高,主要在国家部委、高校、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等单位和企业从事研究、设计与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定位于新千年的技术变革、社会转型及国际竞争压力对商科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致力于培养面向现代企业管理应用,具备企业管理关键实务技能、战略运营思维、国际化视野和领导力的“创新型”企业卓越管理人才。本专业于2001年被确立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学科,2019年获评国家“双万计划”一流建设专业、湖南省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秉承湖湘文化,有效结合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本土与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以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环境、鲜明的国际化发展方向、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为特色的“创新驱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是中国市场营销的发源地之一,1930年首开市场营销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所在工商管理学科入选国家A类学科。目前,杨智院长担任本专业责任教授。本专业秉承“致知载物、求是创新、正道致远”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关怀和全人类责任担当的创新型卓越营销管理人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1人(教授、副教授、讲师分别7人)。“外专千人”教授1名,国外客座教授8人。专业下设国际营销与数据营销两个特色方向,形成了人文化、国际化和数字化三大特色。毕业生中,选择继续求学的学生全部入读A类学科高校或全球排名前150的大学;选择就业的学生中,约85%入职全球500强和全国200强企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制造强国 材料先行 材雄德茂 料定乾坤一、专业介绍湖南大学材料学科起源于1903年开办的湖南高等实验学堂的矿科,是中国炭石墨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发源地。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现已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学院获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全国50个)。二、办学特色秉承学校办学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实行一级学科大类培养模式,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培养方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在光电信息材料、先进炭材料、电子显微学、轻量化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能源新材料等特色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富有创新思维,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使学生成为引领行业的领军人物,学院从2020级开始开设“李薰”创新班。三、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材料无机化学、材料有机化学、量子力学基础、固体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设计与计算机模拟、工程材料学、功能材料学、材料测试技术、材料加工机械设计等核心课程。四、毕业去向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材料成分与结构、性能与组织表征、材料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毕业后可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交通等重要领域和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亦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本专业升学率逐年提升。有近1/3进入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国外顶尖高校等机构继续深造。本专业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有超过60%的毕业生入职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企业,如华为、中兴、宁德时代、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中国航发、中芯国际等。五、师资力量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13人,具备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9%,海外引进及具备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62%,全职在岗教授5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8人。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专业概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1929年湖南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最早一批设立的该专业之一。1956年招收本科生,1962年招收研究生,1986、2000年分获硕、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通过国家专业评估,2011、2016年通过复评,2020年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隶属土木工程学科,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结果为A-,根据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国内第4,全球第17。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经世致用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的领军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具备解决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及水质安全保障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施工、管理、科研、教育等工作。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7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既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宝钢优秀教师、中国水业人物、水业杰出青年、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教学科研型专家,又有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美国注册工程师等工程应用型教师。四、培养特色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本专业以化学、生物与水力学为主要支柱学科,多途径全面培养人才。利用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平台优势,开展宽口径专业教育;通过多层次实习、设计及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海外教师开设的暑期课程和讲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融入全球化进程。五、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面向 “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三年就业率均为97%以上,主要就职于中交集团、中建集团、碧桂园、保利、中南市政、华北市政、中南勘测、中机国际等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建设、设计、科研、学校等单位。其中32%的学生在同济、哈工等国内一流高校深造,12%的学生进入斯坦福、代尔夫特理工等国际顶尖大学深造。
日语一、专业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思想政治过硬、人文情怀深厚、国际视野开阔、中外汇通、综合素质强的一流外语人才。二、历史沿革前身为1897年岳麓书院译学会,1993年开始专业招生,同年获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三、特色优势(1)名师辈出、积淀深厚。继主持日语学界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周炎辉教授之后,涌现语言学专家张佩霞、王诗荣、国家系列规划教材主编李妲莉、芙蓉百岗明星张予娜等多位名师。获评省重点、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教材课程成果丰富。高水平教材和课程建设支撑一流人才培养。主编三个五年计划国家规划教材共计13部,课程建设项目13项。(3)国际化培养领先。与16所海外一流名校联合培养;CSC优本项目17-19年获资助26人;三年近20名毕业生入世界150强名校深造。(4)学生家国情怀深厚、创新创业能力强。10余学生支边援外,数百志愿者服务国际要会;多位学生在国际舞台发声;主持国家级SIT项目10余项;获全国口译大赛两冠一亚;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立多家纳税数亿元企业。
建筑学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建筑学科由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和柳士英于1929年创办。建筑学院现已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硕士专业硕士点,设有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筑学专业在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中获优秀,建筑学是湖南省特色专业,建筑学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专业介绍 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建筑学科领域内,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端创新型人才;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及地方发展需求,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建筑学理论知识,具备优秀的设计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建筑学学科研究方法,熟悉建筑学及相关领域内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为五年;专业必修课程以建筑设计类课程(设计基础1-2、建筑设计1-6以及毕业设计)为主干,包括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施工、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文化(建筑美术、建筑历史等)及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相关专业课程数十门;另开设大量实习课程(美术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建筑设计主干课的配套实习课程);此外,设置了大量个性前沿类、开放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发展需求。三、师资力量建筑学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7人。四、人才培养在本科生培养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直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能使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又能使学生永远保持信心、好奇心、激情和进取精神。为培养最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采用课程包的形式协同多门课程,形成综合性的专业训练,目前已经形成“实体建构”、“绿色高层”、“遗产活化”、“数字大跨”等多门特色专业课程包;设计课程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以工作坊模式进行小班教学,并设置大量实践环节;开设英文课程班;开设“开放课程”及国际联合工作坊、设计竞赛工作营,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参与国际交流。五、毕业前景建筑学院每年超过半数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或国外深造,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优秀的综合能力,深受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亲睐。2018、2019、2020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55%以上,均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直接就业同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发达城市以及各省会城市的大型设计院所、房地产企业等,并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英语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英语专业源于岳麓书院创建的译学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0),获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优秀(2007)、湖南省英语专业综合评估第一名(2017),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是湖南省优秀教学实践基地(2009)、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研室(2010)、湖南省人文与社科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012)、湖南省人文与社科类服务研习中心(2016)。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4门,获批省级各类一流课程9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获奖18 项。特聘、兼职教授及国际学者开设逻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7 门国际课程。英语专业所属外国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在2017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10%、排名第12位,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排名全国并列第17位。二、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雄厚基础,培养中外汇通、综合素质强、国际视野开阔、人文情怀深厚的引领型一流外语人才,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语言基础,系统的语言学、文学、文化与翻译的理论知识,深厚的中外人文历史知识和广博的博雅知识,较强的汉英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双语转换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与研究能力,较高的品性修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能较快胜任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企业、世界知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一流外语人才。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教研室现有教师42人,平均年龄45.7岁。其中教授17人(40.5%),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13人(31%),助理教授12人(28.5%)。博士占85.7%。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性学会副会长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岳麓学者4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1人,湖南省社科“百人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湖南省优秀教师和宝钢优秀教师奖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校级优秀教师3人,师德标兵4人,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1人,教学优秀奖获得者7人,智勇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黄智勇”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四、培养特色英语专业毕业生表现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成效高,语言学人才培养社会认可度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的特点。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语言服务志愿者活动,就读全球排名100学校,发表国际期刊论文,并在创新创业各个领域展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五、毕业前景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98.3%的用人单位非常满意。近4年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为53%。近五年有85名学生进入全球前100位学校就读研究生。
暂无此专业简介
金融学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最早创办于1965 年,为中国人民银行首批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985 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要支撑学科、学校“双一流”培育学科。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办学理念,面向行业,连接全球,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未来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或在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三、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历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5余人,其中19位教授(11位博士生导师)、21位副教授、教师队伍中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出国留学一年以上的经历。四、培养特色金融学专业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金融黄埔”历久弥新,优秀人才层出不穷。本专业培养了包括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原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裁黄铁军等一大批业界精英。五、毕业前景金融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从事金融相关实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专业每年有超过半数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追溯到2003年李达实验班(社会科学)和2007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硕连读实验班。依托国际贸易学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及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济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于2019年提出,2020年正式招生设立,同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湖南省省级拔尖创新基地。本专业定位于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变化对经济学一流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等新变化和新趋势,面对国际主流经济学在阐释和解决中国问题面临掣肘,亟需发展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新挑战和新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扎根本土、知行合一、视野开阔、功底深厚、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拔尖人才,造就培养未来经济学家。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宽广的学科背景,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从事现代经济学研究所需要的数学、统计学及相关软件;充分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能够深刻理解和分析重大社会经济现象,并积极探究其背后的经济规律;深入参加社会实践,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接受国际化课程训练,参与国际交流与学习;具有突出的阅读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胜任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前沿研究和高级管理工作的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拔尖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经世济民的人文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树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以新时代全球经济治理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牢记推动“中国学派”的经济学理论发展和国际话语体系提升的使命担当。2.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宽广的学科背景,熟悉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心世界经济的动态走势及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挑战,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从事现代经济学研究所需要的数学、统计学及相关软件;3.充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进展,能够深刻理解和分析重大社会经济现象,并积极探究其背后的经济规律。4.能够积极投身参与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中非经贸博览会等社会实践调研项目或创新创业活动;了解国际经贸领域的前沿动态,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学习;能够发现、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做到“知民情、懂国情、学以致用、真学真用”。5.具有突出的阅读写作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创新、锲而不舍,具有科学的批判思维,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国学派”的经济学理论。三、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职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1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1%,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10000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文化名家、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和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和湖南大学“岳麓学者”。四、培养特色(1)全程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选聘一位责任心强、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教授为学业导师,结合专业研究兴趣配备一位专门的科研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科研活动,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素养。(2) 一流课程体系。主要授课师资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海外访问背景,专业课程设置对标国际一流经济学院,强化经济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经济数理建模和“用数据说话”的能力培训,突出国际贸易学前沿理论、中国贸易专题知识、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培养。(3)特色实践训练。依托国际贸易学国家重点学科已形成的“双螺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学生将常态化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项目,参加中非经贸领域等特色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五、毕业前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性知识。接受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系统训练,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性知识。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过程、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熟悉现代经济学某个细分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充分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并深刻理解和分析重大社会经济现象。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能熟练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量化分析和论文写作等。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学常识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较好适应业界、学界、政界的工作要求,成为骨干拔尖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一、学院简介千年学府,百年中文。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可追溯到1929年正式成立的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年恢复建院。杨树达、曾运乾、骆鸿凯等著名文史学者曾在此弘文励教,培养了郭晋稀、郭锡良、王显等优秀学生,在国内外高校中享有盛誉。现拥有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海外中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及湖南省屈原学会、湖南省写作学会等省级社会团体。二、专业概况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2019年获批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5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在比较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2010年、2013年获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硕、博多层次培养体系。三、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学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专业。本专业将学科特点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汉语言文学复合型专门人才。四、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43人,教授和副教授29人,其中3人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高层次人才1人),聘请著名作家韩少功为特聘教授和驻校作家。近五年新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2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在《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5篇。五、培养特色融通专业教育与经典教育,培养文史哲兼长的跨学科人才;发挥“文学名家走进千年学府”高雅文学平台和“岳麓讲坛”高端人文讲座优势,创设别具一格的育人环境;聚焦语言文字推广扶贫,将科学研究、语言推广及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以实践促专业培养。六、毕业前景毕业生去向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等各类部门,或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学位。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在98%左右,升学率在44%左右,70余人进入北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一、专业概况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深厚。1897年,作为湖南大学近代重要源头的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制订《学约》中以“穷理”勉励学子精研“格致制造之学”,西文总教习李维格讲授物理学知识,成为本校物理学教育之发端。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科近十年一直位于ESI前1%,软科2020年学科排名位于前15%,ARWU排名居国内第16位。二、培养目标学科秉持千年学府的传统,致力于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引领学生发挥基础学科优势,努力成为“建高楼的人”,在许党许国、服务人民中建功立业。百余年来,培养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张唯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等杰出校友。三、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1人(教授27人,副教授2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四青人才”7人。5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2人物理、3人交叉),1人入选《麻省理工评论》中国35岁以下35人。多名教授担任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主办或承办光学、纳米热力学、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四、培养特色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自旋光子学、量子体系动力学与量子输运、强子散射与衰变、低维结构界面控制、能量存储转换等领域取得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建有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维结构物理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5个部省级平台。持续打造人才培养品牌特色项目“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本-硕-博互帮互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每年派出多名本科生赴国际知名高校与机构交流学习。五、毕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众多毕业生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赴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44%的学生进入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