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普通本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生数据

7299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学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学校在南宁市设立了桂电南宁研究院。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19万余册,电子图书282万余种,数据库90余个,中外文期刊(含纸质、电子)39000余种。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6个(含住建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300人。教师队伍中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广西八桂学者11人、广西特聘专家8人、广西优秀专家8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18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3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广西卓越学者6人、广西高校“百人计划”23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物和卓越人才3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6个。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477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入选第一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学校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和“TI杯”。学校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7名。

科学研究 学校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5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50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9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学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获批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持续推进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深圳市桂电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南宁产教融合基地等政产学研平台建设。学校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大力推进桂电南宁研究院建设,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桂电力量”。

国际交流 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现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柬埔寨马德望大学现有共建孔子学院1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新时代高校职责使命,秉承“正德厚学、笃行致新”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桂电精神,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朝着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教育篇章。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理论经济学
  • 数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外国语言文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机械工程
  • 设计学
  • 光学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
  • 电气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自动化类
  • 数字经济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数字媒体技术
  • 土木类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类
  • 金融学类
  • 环境工程
  • 交通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材料类
  • 仪器类
  • 机械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英语
  • 汉语国际教育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智能制造工程
  • 人工智能
  • 工业设计
  • 机械工程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日语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网络工程
  • 电信工程及管理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应用统计学
  • 机器人工程
  • 法学类
  •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
  • 本科预科班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广西唯一一个工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业拥有“医学检测与神经信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生物医学工程”广西重点学科、广西“人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仪器”学科方向、“生物传感与仪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与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学科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特聘院士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海外“百人计划”1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20余篇。自行研制的“多参数微型快速检测生化仪”已经成功产业化,新增产值1.9亿元;2016年申请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课题“活体无创多通道生理生化测量仪器研制”,合同经费超过800万,实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广西区在此项目上零的突破。自行研制的无创血糖检测仪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在政府部门、医疗器械行业、电子行业等,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广西区内,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由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设立,学习内容涉及光学、图像处理、光电信息检测和激光技术等领域,涵盖了光电器件,激光应用技术,光电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显示、光电测试等专业知识。目前该专业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广西唯一),光电信息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处理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拥有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广西特聘专家岗位、“光电信息获取、处理与关键器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近年来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广西青年科技奖等各类奖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7人、副教授9人。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光电检测技术、光学图像处理技术和太赫兹检测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光电子器件、光电信息处理等信息产业和研究单位、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光电器件、光电测量与控制、光电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概况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数字经济已发展成为中国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对实施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数字经济专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的新兴专业。本专业以经济学为根基,数字技术为手段,融合管理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与技术,研究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测度数字经济的规模,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8人,1名广西教育厅千名骨干教师计划人选。同时,每年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访问,为本校学生做高水平学术报告。并从知名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丰富数字经济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建有综合性实验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1个,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1个、并与广东、上海等地区内外企业建立多个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经济学基础和熟练数字技能的数据分析与决策人才,以及产业数字化人才,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好完成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毕业生可就业于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数字产业部门。

培养目标

数字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适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及数字技能,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具备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大数据统计分析、金融大数据应用分析技能,以及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融合管理学、经济学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的基础上,坚持“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思路,着重培养全面掌握数字经济基本理论与运行规律,具备管理运营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能力,促进组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在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数字产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产业数字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1、经济学模块: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

2、数字技术模块:区块链原理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ython大数据分析、互联网+运营管理等。

3、数字经济应用模块:数字经济概论、基于大数据的经济分析综合实训、社会经济调查实训、统计综合模拟实训、区块链金融实训、数字营销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2007年起招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之一。本专业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艺术融合的专业,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其专业定位是,立足广西、珠三角经济圈,服务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培养本科生一千多人,2006年获广西高校优质专业称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广西区“十二五”规划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本专业依托“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学科优势,致力打造特色明显的交叉学科特色。

经过多年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15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环境检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化学等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近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总经费达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核心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参加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有:(1)通过院科技协会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别竞赛活动;(2)通过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3)申报国家级、省级、学校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近3年,有近80%的学生通过以上三种途径获得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获得20余项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共有6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英语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或广西区化学竞赛中获奖,参与撰写科技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专利10余项。

本专业毕业生,除了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外,可到分析仪器设备、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环保设备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销售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往届毕业生已形成遍布全国的就业网络,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值超97%,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交通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我校是广西最早创办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专业培养特色为:在培养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侧重培养学生掌握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道路智能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良,目前专业学科平台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广西交通运输类唯一硕士培养单位;广西区级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科技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工程专业目前积累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占9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在50 %以上,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4人作为兼职教授,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达75%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硕士生导师5人。有广西畅通工程专家2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本专业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广西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计划、广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访问学者。

交通工程专业还具有优良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平台,拥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并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区内外多家交通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产学研平台

近三年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共承担国家基金,广西基金,广西及桂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连续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多篇;获得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积极倡导学生科研创新,学生科技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2013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010年学生制作的“交通监控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以及培养特色鲜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交通工程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上研率在15%以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1995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7年8月被评为广西区优质专业,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学科于2013年7月获批为广西首批重点学科。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依托和融合学校在机械、控制、电子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新型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智能化电器理论及应用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可靠性技术方向、电气传动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技术方向特色突出、取得多项成果、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现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企业高级工程师为主、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能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高难度工程技术攻关的师

资队伍。本(专业)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29人(“双师”型教师13名,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1名),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1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名,4人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现有校级的智能化电器与高电压新技术工程中心、矿山机电装备及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应用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15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并在广西区内外企业建立了12个电气工程学科实习基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本专业将融合科学计算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实用技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处理方向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方向,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年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2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杰青2人。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经过多年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具有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其它办学条件,拥有信息计算科学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设备总值300余万元,并且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南宁等地与业内知名公司建设有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具有信息处理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政府机关、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信息产业部门、学校等机构,每年有约10% 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一、专业概况

英语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专职教师2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讲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所有教授和博士都担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约450人。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下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学习后进入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本专业与国外高校、企业,与国内涉外企业等部门建立长期固定的“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有半年至一年参加“双跨”项目到国内外学习、实习(带薪)的机会。

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建设有国内外学科实习基地10余个。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主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管理、翻译、旅游、外事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必要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强的翻译、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三、专业特色

以“英语专业基础+特色方向”搭建学生知识结构,以“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途径,培养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意识,加强商务和商务翻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过跨国联合培养,使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国际视野,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 掌握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

5. 具有扎实的翻译、商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笔译、口译、中国文化概况、英美文学选读、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应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在校生约110名,学生中有超过60人次作为国家汉办汉语教学支援者外派至泰国、老挝和菲律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所有专业教师均有海外汉语教学经历。本专业目前在泰国和越南有两个海外教学实习点,在国内有一个教学见习基地,所有学生在读期间均具有海外教学实习经历。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商务、管理、旅游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一个培养精通中国语言文化、有扎实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具有海外实习教学经历,具备一定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新兴复合型专业。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1. 掌握汉语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 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3. 熟悉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基本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 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对外汉语教学专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教学实习(国外)、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研发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接受从事数据科学研究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相关的技能训练,从而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大数据处理构件及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相关领域大数据问题建模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相关领域复杂大数据处理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设计开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设计针对特定领域复杂大数据处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相关领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检索工具全方位多渠道获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开发工具和资源,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仿真及验证过程中;

6、工程与社会: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其可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带来的影响和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信息产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领域的基本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考虑和评估实际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数据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沟通:能够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能够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核心基础课程:数据科学导论、线性代数及应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信息论、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最优化及运筹学、机器学习导论等。

2、专业特色课程:大数据统计分析、人工智能学科概论、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人学概论、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所修课程满足学院规定的最低毕业课程单位总数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Java)》、《智能制造信息系》、《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于2020年2月25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应用领域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计算思维和数据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能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接受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的技能训练,从而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设计开发人工智能构件及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相关领域人工智能问题建模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相关领域复杂的人工智能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设计开发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设计针对特定领域复杂人工智能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相关领域的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检索工具全方位多渠道获取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开发工具和资源,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仿真及验证过程中;

6、工程与社会: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其可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带来的影响和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信息产业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基本发展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考虑和评价实际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沟通:能够针对人工智能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能够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能够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核心基础课程: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线性代数及应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论、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

2、专业特色课程:人工智能学科概论、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人学概论、人工智能专业导论、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现代控制理论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所修课程满足学院规定的最低毕业课程单位总数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 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 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 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 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适当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 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上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 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艺术素养;

2.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 趋势;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设计表现、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数字及实体模型制作、可持续设计、服务 模式及商业模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4.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互联网、多 媒体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在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6.熟悉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7.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

8.具有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4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的基本原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表达;理论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历史与理论、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管理;技术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 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的安全性;实践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实践。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48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64学时)、设计心理学(32学时)、设计程序与方法(48学时)、设计快速表现(48学 时)、材料成型与工艺(40学时)、产品形态设计(48学时)、结构设计(64学时)、系统设计(48 学时)、设计管理(32学时)、设计研究基础(32学时)、产品开发设计(48学时)、专题设计(48 学时)。

示例二: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32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工 业设计(64学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120学时)、综合设计表达(64学时)、材料与工艺(40 学时)、产品系统设计(120学时)、设计美学(32学时)、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64学时)、设计管 理(40学时)、产品开发设计(120学时)、专题设计(120学时)。

示例三:设计心理学(40学时)、人机工程学(60学时)、工业设计史(80学时)、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80学时)、材料与技术(240学时)、综合构造(80学时)、专业绘画(80学时)、专业 方向设计(80学时)、社会实践1(传统文化与设计)(60学时)、社会实践2(现代工业与设计) (60学时)、专题设计(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计基础实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模型及样机制作、影像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里从事设计、制 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2.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综 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

4.掌握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基本工艺操作等各种技术、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机械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 计的初步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 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7.了解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机械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 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 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传 动与控制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制造 装备和过程自动化技术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涵盖了“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其中“应用数学”学科已成为广西区重点学科。本专业的特点是理工结合,依托我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优势,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广西杰青1人,“广西高校人才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2人,广西青年科技奖1人。近5年来,共主持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青年和地区项目)以及多项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被SCI和EI收录100多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既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侧重计算机知识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科研和应用课题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软件大赛等各种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每年有10%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部分学生考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在校生约110名。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本专业与国外高校、企业,与国内涉外企业等部门建立长期固定的“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有半年至一年参加“双跨”项目到国内外学习、实习(带薪)的机会。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务、经贸、管理、翻译、旅游、教育、外事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扎实的商务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和日汉互译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商务日汉互译等工作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

三、专业特色

以“日语专业基础+特色方向”搭建学生知识结构,以“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途径,培养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际商务沟通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日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语言、文学、文化构成,重点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意识,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四个基本技能。特色方向部分则加强商务和商务翻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学校的培养无缝对接;通过加大实习学分的权重,强化“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日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掌握日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较高的日语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

5. 具有扎实的翻译、商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日语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中级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写作、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日语语音、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演讲与辩论、高级日语视听说、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日语语言综合能力应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现有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0%。现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软件、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等3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15余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多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本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多次在“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华为大学生ICT大赛、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办公软件核心技能大赛、微软MOS世界大赛、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信息核心化技能大赛”暨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全国大学生思政网络技术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大部分毕业生在泛珠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产业具有良好声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计算机学科,商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采用“厚基础、重管理、深融通、精应用”的培养模式,培养既熟悉大数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同时了解大数据技术框架和生态系统,能够很好的使用大数据技术,又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基础,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能胜任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产品运营策划与咨询、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研发及架构设计等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大数据和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掌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论与专门方法,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现代管理、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大数据与管理类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相关法规;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

2、主要课程:运筹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企业会计学、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 程序设计、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可视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大数据系统架构、管理统计学、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社交媒体分析、商务数据分析案例。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4周。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实践环节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七、就业方向

在商业、金融、制造、服务、医疗等领域及政府机构,从事数据预测分析、企业数据管理、信息架构开发、数据仓库研究等工作;主要岗位有首席数据官、营销分析师、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商务智能开发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等。

专业代码:081808TK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讯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交流调速、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船舶机舱自动控制系统、船舶综合驾驶台系统、船舶电子电气工艺、船舶电子电气专业英语等课程。本专业为海上专业,学年制,学制为4年。凡符合所在学校《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凡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由国家海事部门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取得相应的海船船员职务适任证书。

相近专业:

救助与打捞工程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轮机工程 航海技术 交通工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船舶自动化要求,熟练掌握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通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及其网络技术等先进知识,满足国际海事组织 STCW国际公约中规定的“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维护和修理”和“无线电通讯”三项高级海员职能要求,能够胜任现代船舶各项自动装置的维护和修理任务的船舶高级电子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具备基本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实用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的技术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中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4.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所必需的电气、电子和信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具有必需的文献检索的技能,了解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发展趋势;6.具有初步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技术的基本能力;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 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 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 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 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 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 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 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 +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 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 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 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 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 (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 (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 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 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 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 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 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 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715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数理基础课程、英语、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现代通信技术、企业管理、产品开发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信息网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具备管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运营、管理,能开拓国际市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获得通信工程的基本训练,同时学习网络协议、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运营、管理及市场开拓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电信工程产业政策及法规;5.了解电信工程及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专业代码:0807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相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光电子技术科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电子商务及法律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统计学专业于2004年建立,已招生13届,现在校本科生300多人;2011年在我院应用数学一级硕士点下设立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硕士学位,已招生6届。本专业融合经济学、数据分析、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形成金融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两个方向,着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3人,其余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广西杰青1人,获得广西首届创新团队1项。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优化、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其它办学条件。拥有一个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的金融统计实验室,学生可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各类统计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市场及社会调查、经营风险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经营决策以及具备海量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江三角洲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政府机关、证券机构、银行、统计软件开发公司等,每年约有5%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研发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

二、培养要求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现代制造业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机器人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以轻型及协作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移动机器人为重点,掌握现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ROS开源操作系统、二次开发、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模拟、编程、调试、操作和销售工作,并能够对机器人应用系统进行编程、调试、操作、维护、维修的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法,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机电控制、传感检测、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术;

3、掌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管理使用和维修技术;

4、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开发和解决工业机器人产品及系统实际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具备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设计、片上系统设计、感知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机器人学概论、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人系统设计、最优化及运筹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C)、算法及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等。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理论及专业课与实践/实验课的内容脱节的问题,将各实验课有机地融入理论及专业课程之中。即每门课的实践/实验所占课时平均达到25%以上。各主干课程学生所花平均课外时间确保在授课课时的两倍以上,主要是课程内容复习,题解,编程,交流研讨,面向社会,等自主开发,并列入期末考核计入成绩。开设工程实训(初级)、工程实训(中级)、工程实训(高级)、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所修课程满足学院规定的最低毕业课程单位总数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779    本科毕业人数:652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理论经济学 数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外国语言文学 生物医学工程 机械工程 设计学 光学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电气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类 计算机类 电子信息类 机械类 英语 法学类 材料类 人工智能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仪器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日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 金融学类 土木类 汉语国际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 环境工程 交通工程 机器人工程 工商管理类 应用统计学 生物医学工程 数字经济 物流管理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网络工程 电信工程及管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 本科预科班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4 0 2 3 2 2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 22 22 12 5 5 14 3 2 6 2 2 2 10 2 3 4 8 10 6 2 6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4 4 0 0 0 2 3 0 0 2 0 6 0 0 0 2 8 0 2 0 0 2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0 2 2 0 0 0 3 0 2 0 0 0 0 0 2 2 0 0 0 2 0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5 3 0 0 2 0 0 2 0 0 0 4 2 2 3 4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3 0 0 0 0 2 2 0 2 0 0 3 0 2 4 0 0 0 0 2 0 4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4 4 2 0 2 0 2 2 0 2 0 0 2 0 0 2 2 0 0 0 0 0 2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2 4 0 0 0 2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12 12 7 0 0 14 0 2 3 0 2 0 7 5 0 0 10 5 0 2 0 0 0 0 0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8 10 9 3 0 0 0 2 2 0 2 2 6 0 0 0 0 4 2 0 0 4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12 6 2 0 4 0 2 2 0 0 0 6 0 0 0 3 5 0 0 4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 14 11 14 0 5 7 4 4 3 2 2 0 3 2 0 0 0 0 3 2 0 0 0 5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14 14 10 0 4 12 2 0 3 5 2 2 4 0 0 0 7 5 3 2 4 2 0 0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 20 18 18 3 6 16 2 4 6 0 2 0 4 5 0 0 4 14 0 2 4 2 2 8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8 10 6 0 2 4 0 0 0 2 0 2 3 2 0 0 2 3 0 2 2 2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8 8 5 0 4 4 2 0 0 2 2 2 4 2 0 0 2 3 0 2 2 2 0 0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16 16 15 4 6 11 2 2 4 0 2 2 10 3 2 0 5 4 0 0 2 0 0 0 5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39 362 510 371 70 53 235 55 70 90 23 76 37 154 103 20 24 104 152 34 26 59 64 25 292 52 58 25 250 90 145 435 200 220 130 21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4 3 2 4 2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2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7 3 2 0 4 0 0 0 0 2 2 4 0 2 0 2 3 0 0 0 3 2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7 8 0 0 6 2 3 0 0 2 4 7 4 2 0 3 4 0 0 3 2 3 4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8 5 3 0 3 2 2 0 2 0 2 0 0 2 0 2 2 2 2 0 0 2 2 1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4 4 3 0 2 2 0 2 0 0 0 0 0 4 0 0 0 0 0 2 2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3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17 14 14 2 0 8 0 2 0 3 0 0 0 4 0 0 0 0 0 2 2 2 0 2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5 5 4 0 0 2 0 2 0 0 0 0 0 2 0 0 2 0 0 0 0 0 0 2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